】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築牢保護底線 創新保護方法
http://www.crntt.hk   2024-08-14 16:27:12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網評:築牢保護底線 創新保護方法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湯羽揚(北京建築大學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長城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分布最廣的具有線性特徵的文化遺產。中國長城先後經歷了自春秋戰國到明代12個歷史時期持續2000餘年的營建,在中華文明史和中華傳統文化發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與價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鎮石峽村的鄉親們回信中提出,“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這是我們做好長城保護工作的根本遵循。

  長城保護基本理念不斷進步。75年來,長城修繕保護理念與技術方法在實踐中不斷前行,經歷了將長城視為古建築進行“完型”保護,到作為古建築與古遺址兩種遺存形態並存、以古遺址遺存形態為主,並具有突出文化景觀特徵,以現狀保護為主要任務的認知進步。至今,基本建立了以最小干預方式、消除安全隱患為重點的長城現存狀態保護理念。

  1952年,政府即組織了對北京八達嶺等長城重要點段的維修保護工程。當時,羅哲文先生就八達嶺長城修繕草圖向梁思成先生請教時,梁先生提出:古建築維修要有古意,要“整舊如舊”,按原狀維修。特別強調修長城不要全部換成新磚、新石,千萬不要用水泥。有些殘斷的地方,不危及游人的安全就不必全修,“故壘斜陽”更有味道。1986年,北京密雲區司馬台長城維修保護工程第一次對僅保留有四面殘墻斷壁的敵台採取了鋼結構支撐加固的方法,受到聯合國教科文世界遺產委員會赴中國考察專家的高度認可,認為“這裡的修復符合國際文化遺產的修復原則”。2016年長城維修保護受到社會高度關注,通過組織大討論,達成了“長城遺址保護、保存勝於維修、維修勝於修復、修復勝於重建”的共識。

  針對長城所處地貌氣候環境複雜、土石木草材料簡單、營建工法靈活多變、病害損傷嚴重的現實狀態,深度融合人文思想、科學技術、傳統技藝三位一體,將促進長城維修保護理念的新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