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祿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些美國無償軍援的裝備,比較是政治上的象徵性質,因為它的金額並不大,但裝備品項確實較為敏感,看起來是比較接近城鎮戰、巷戰、消耗戰的軍備用品。但若兩岸真的發生戰爭,雖然在台灣本島能夠作戰,但一定會造成巨大傷亡,台灣民意也不一定能接受。
張其祿說,這類城鎮戰的武器軍援,也不一定符合台灣的“國防”設定,因為台灣大多數方向還是在制空、制海,決戰在空中、海上,最不得已則是灘頭決戰,要在台灣內部城鎮變成巷戰,在台灣人口這麼稠密的情況下,勢必會造成非常巨大的傷害,但實際上很難真的發生這樣的狀況,民眾也都清楚,台灣經不起城鎮戰,也沒辦法接受,但我們仍需“備戰而不求戰”。
張其祿認為,美國這些動作還是政治角力的概念,釋出要武裝台灣的訊息,讓台灣更加刺蝟化,投射出震攝中國大陸的概念,也就是台灣已全民皆兵了,要讓大陸對台動武增加許多成本思考與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