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路線。(中評社 鄭羿菲攝) |
滕昕雲指出,以美軍第二次波灣戰爭為例,很多人以為美軍僅投入15萬人,認為美軍已動用先進武器、高科技戰法在打精緻戰爭,但卻忽略美軍投入空軍力量、遠距打擊火力上的數量與強度,若盤點地面部隊、空中打擊、遠距打擊投射與全方位戰場監偵系統,美軍實質上並不是打精緻戰爭。
滕昕雲表示,烏克蘭的國防武力並不多,只有15萬人上下,不足以掩護全國的面與線的防禦,因此求其次收縮固守主要城市,放棄面與線的整體防守,集中於點,所以抵消了俄羅斯縱深作戰對敵人的全方位崩解的效果。
滕昕雲說,俄羅斯用兵的另一缺點是陳兵烏克蘭邊境的時間過長,烏克蘭部隊早已預期俄羅斯會入侵,已預做準備,如基輔近郊機場沒有在首日被拿下就是證明。因此可以推斷俄羅斯的軍隊還是二戰時的軍隊,並不具備組織、指揮、遂行一場大規模戰爭的能力,在閃擊失敗後,沒辦法立即改變作戰計劃進行兵力調整,以適應新局,在野戰佈置上犯很多錯誤。
滕昕雲認為,普京未來戰略選項有二,一是持續徵兵對烏克蘭持續施壓,但不進行大規模進攻,因為3、4月融雪後烏克蘭大平原會陷入泥濘,不利於大規模作戰進攻,持續施壓使烏克蘭壓力趨近於零界點,或使澤倫斯基政府在談判桌上妥協;二是集結所有優勢資源後,發動一場決定性攻勢拿下基輔,體面宣布戰爭結束、撤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