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蔡明宏:兩岸文化遺產歌仔册的文化基因與民族意識
http://www.crntt.hk   2021-09-26 17:44:31
蔡明宏指出,歌仔册是自明清時期起就在福建和台灣兩地盛行的一種民間說唱文本。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福建師範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教授蔡明宏日前參加第八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並就兩岸文化遺產歌仔册的文化基因與民族意識進行了探討。她指出,歌仔册是自明清時期起就在福建和台灣兩地盛行的一種民間說唱文本。它秉承了中國傳統說唱文學韵散兼用、說唱結合的藝術特征。一方面雖具音樂與表演成分,但是迥異於戲曲;另一方面雖有濃厚的敘事性質,但又絕非純粹的敘事詩。它既有說唱詩體的嚴謹工整,又洋溢著靈動自由的民間氣息。它卷帙浩瀚,曾一度風靡海峽兩岸和海外華人區域;它雖無深文曲筆,但卻有著洗盡鉛華的天然之姿。而更彌足珍貴的是,歌仔册在無形中還肩負起了詩性道統之外,對普羅大衆敦倫教化、傳遞中華傳統文化,進而孕育中華民族自覺意識的歷史重責。

  兩個多世紀以來,凝聚在閩台文化遺產歌仔册身上的共同的語言文化基因,體現了兩岸人民“同文同種”的血脈聯結。閩南文化是海峽兩岸創造的區域文化和族群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文化在海峽兩岸之間雙向交流與傳播使得“台灣在發展過程中從來沒有偏離過中華文化的發展軌道。”以閩南語方言寫就與吟唱的民間歌仔册就是海峽兩岸文化共同體的代表之一。

  歌仔册所歸屬的中華民族的原生文化譜系,更讓兩岸先民的精神命脈緊密相連。由於歌仔册來源於母體大陸,所以台灣本土的歌仔册明顯具有傳統漢文化的典型特征,其中所呈現的社會風俗、倫理道德、族群意識都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此外,歌仔册在遣詞造句、用韵聲調乃至演繹樂器等方面也均延續了中華文化豐盈的原生傳統。以“五更調”為例,五更調一般多為歌咏男女愛戀或悲怨的情感,以相思嘆和悲涼調為主,每首4句,每句7字。此調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樂府詩集中的《從軍五更轉》。歌仔册的長篇敘事故事中常用此調。

  歌仔册在海峽兩岸的流通、播衍與交流,夯實了歌仔册作為兩岸“民族共同體”的深厚根基,伴隨著明末清初中國閩南移民渡海來台的歌仔册,在台灣土地上生根、播延,並淬煉成長出獨特的文學品性圖譜,成為了台灣文化風土與精神向度的一種原生態涵攝,但它同時又是中國沃土上文史典故、人情世故、文史知識、倫理道德的文化傳播載體。歲月滄桑,在民間歌仔册的身上沉澱著的民族文化血統訴說著海峽兩岸庶民對中華文明共同承傳的文化堅守,也書寫著具有“共同體”特征的民族精神。它是閩台人民共同創作、豐富與演繹的民間文學精品,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歷史憑據,也中華民族自覺意識的民間呈現。它佐證了海峽兩岸先民互通有無、親密一家的社會歷史文化淵源,並以迥然相異於經籍墳典、深文曲筆的民間文學形式,鮮活地延續了中原根與華夏緣。

  第八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由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福建社會科學院、台灣世新大學、台灣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閩台區域研究中心、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中心、《海峽人文學刊》等單位聯合主辦。來自海峽兩岸近50所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12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