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融媒體時代:大眾目光洗禮下的歷史劇
http://www.crntt.hk   2021-01-13 12:05:54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據光明網報道,目前,關於“當下的歷史劇該如何創作”這一問題的討論甚囂塵上。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帝國”系列從2009年底電視台首播到2020年台網同播,11年裡見證了數字化內容以及視頻網站的崛起——這些作品的播出史也是媒介加速迭代史。從舞台、電視到融媒體,媒介之變引發受眾心理及趣味之變,受眾之變又顯著影響了當今的歷史劇創作。

  追劇者通過網絡隨時參與話題討論

  《大秦賦》台網同播之時,彈幕、微博和短視頻平台上的受眾互動是迥異於學界討論的另一番景象。例如在“荊軻刺秦王”段落,彈幕會出現“秦王怎麼不繞柱”“原來荊軻是人體描邊大師”(網游術語,意指荊軻反覆刺不中嬴政);初入秦國的李斯在酒樓興致勃勃看熱鬧,被網友稱為“秦朝吃瓜群眾”,此後李斯在墻上寫字引起相邦和秦王注意,又被觀眾封為“自媒體鼻祖”,該角色飾演者李乃文還在微博回復:“聽很多人說李斯小嘴叭叭的,作為大秦最強饒舌,不要和我吵架”;飾演呂不韋的段奕宏哭中帶笑的神態極其生動,被網友做成表情包,衝上熱搜。

  可以看出,融媒體時代的觀演關係已經發生顯著轉變,在創作者與廣大受眾虛擬在場、共同狂歡的媒介場域裡,一部歷史劇始終被強大的橫向聯想力撕扯著:除了開彈幕看劇之外,對於著名的歷史人物或典故橋段,觀眾可以在視頻網站快速瀏覽同一朝代不同版本影視劇進行比較;判斷劇情是貼合歷史還是被“魔改”,觀眾可以信手拈來數字化歷史文獻,或在彈幕和社交網站上與歷史發燒友交流;資深影迷在《長安十二時辰》《慶餘年》等劇中發掘出眾多低調的“老戲骨配角”,梳理他們從年輕到年老的熒屏形象;《雍正王朝》《甄嬛傳》被剪成“白領職場寶典”短視頻專輯……融媒體時代,一部歷史劇就像被嵌入巨大的信息網中,枝蔓叢生、節點豐富、路徑迂回,這裡既有歷史之縱深,也有當代之連橫。作品從獨立到互文,觀眾從凝神到流動,傳統的“看劇”發展為一種關聯式、批注式和社交化的“傳—受”過程。一名“合格”的觀眾不僅要觀看劇情,還要參與相關的公共話題討論。在這樣的傳播環境中,什麼樣的歷史劇能禁得住大眾目光的洗禮?

  多屏競爭下,“古風景觀”的美學水準大幅度提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