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這一年,印巴兩國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了相當規模的武裝衝突,“皮納卡”火箭炮的研發項目由此獲得了新的生機——2門“皮納卡”火箭炮的樣炮在當年6月部署到卡吉爾地區,並且在打擊巴方武裝人員陣地的戰鬥中,44秒內齊射出12枚214毫米火箭彈,造成對方大量人員傷亡。這場戰鬥在一定程度上堅定了印度國防部以及陸軍繼續研發和裝備“皮納卡”火箭炮的決心,並決定給予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完善設計。
2002年,印度國防部批准“皮納卡”Mk1火箭炮列裝印度陸軍炮兵部隊。不過,印度國防部同時也批准了從俄羅斯引進BM-30“龍卷風”火箭炮生產技術的項目。只不過印度只引進了BM-30“龍卷風”火箭炮的發射裝置和彈藥,底盤則更換為印度授權生產的“太脫拉”8×8重型卡車。這種印度本土化的BM-30“龍卷風”火箭炮最大射程達到了90公里,是“皮納卡”Mk1火箭炮的兩倍以上,使得印度陸軍炮兵部隊的遠程打擊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當然也不甘心訂單全部被俄羅斯人拿走,於是在“皮納卡”Mk1火箭炮開始批量服役的同時,也展開了後續型號——“皮納卡”Mk2的研發工作。與“皮納卡”Mk1相比,“皮納卡”Mk2最大的改進就是增加射程。為此,“皮納卡”Mk2火箭炮的火箭彈長度從“皮納卡”Mk1的4.95米增加到5.2米,同時採用彈道修正技術以降低圓概率誤差,提高命中精度。
2005年,印度陸軍決定從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引進彈道修正技術,為此耗資5000萬美元。後來,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還利用從俄羅斯授權生產BM-30“龍卷風”火箭炮的機會,深入研究其300毫米制導火箭彈的彈道修正技術,並應用在“皮納卡”Mk2火箭炮的制導火箭彈上。沒想到,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這個“小伎倆”很快就被俄羅斯人看穿。
性能與鄰國火箭炮差距較大
從官方角度來講,俄羅斯只是授權印度可以生產BM-30“龍卷風”火箭炮的發射裝置以及配套火箭彈,並沒有將300毫米制導火箭彈的彈道修正技術轉讓給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更不要說還被應用到印度國產的“皮納卡”Mk2火箭炮上。對於俄羅斯人來說,印度想要得到彈道修正技術不難,借用電影《綉春刀》裡的一句台詞就是:“得加錢!”顯然,印度已經拿到了彈道修正技術,而且並不想補繳學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