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9日電/“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軍號,其形不過一尺來長,但其聲高亢嘹亮。在軍人心裡,它是燃燒不熄的火炬,是劃破清晨的鬧鐘,是沸騰生活的節奏。
解放軍報報道,如今,它回來了!9月中旬,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發布消息稱,我軍司號制度恢復和完善工作全面展開,計劃分兩步組織實施:2018年10月1日起,按現行規定全軍恢復播放作息號;2019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
“軍號一響,士氣高漲!”“這既是號聲,也是心聲!”……消息一出,很快成為網上新聞熱點,一天不到點擊量就達“百萬+”,不少網站還主動將此消息置頂。微信裡,“軍號樣式大全”“影視中的經典軍號聲集錦”等內容循環轉發;跟帖裡,滿目“點贊”的留言、“致敬”的帖子,噴湧而出的是對軍號聲的期待之情、歡迎之喜。
在各類“好聲音”節目充斥熒屏的當下,軍號的回歸為何能引起人們如此巨大的關注?中國軍網上,人們說的很多:它讓紅軍的音容笑貌“穿越”為新的時代回聲,它讓號令意識有了“活的載體”,它讓紅色基因重新流光溢彩。
軍號作為飽含軍人氣節、血性、精神的“軍旅強音”,它再次回到軍營、飄向社會,更重要的意義是對“軍號”形象所代表的血性文化的一次加溫、對國防文化的一道加築。正如軍委訓練管理部一名負責人所說,軍號在強化號令意識、傳承紅色基因、推進正規化建設、促進戰鬥力提升和提振軍心士氣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恢復軍號,必將使戰鬥精神這一人民軍隊的“符號”更加鮮明光亮。
戰爭年代,軍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南昌起義到長征路上,從抗日烽火到橫渡長江,軍號為保障戰爭勝利發揮了巨大作用。其中在通訊聯絡方面,作用尤為突出。有位紅軍營長曾這樣感慨:“犧牲一個排長,可由班長代理排長,但失去一個司號員,我就成了聾子和瞎子。”
那時候,吹軍號的軍人叫司號員,這個崗位可不是誰都能幹的,不懂得音律不行,記性不好也不行。戰爭年代,它是高風險職業,也是很有前途的崗位。在我軍司號員隊伍裡,走出不少開國將軍。據不完全統計,光是當過司號員的開國中將就有張國華、聶鳳智、王輝球、邱創成、李成芳、蔡順禮、劉西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