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旱連秋旱,廈門出現三十多年未見的百日大旱。因抗旱及時,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年底一統計,當年農民人均收入不但沒有減少,還增長了20元。
這件事,一直被當地群眾津津樂道,不少群眾說,習副市長敢負責有擔當。
“習近平經常用孫中山先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話來勉勵自己,說地位變了,作風不能變。”李秀記說,習近平同志為人非常謙遜,剛到廈門就上門拜訪一個個老幹部,向他們請教學習。
曾任廈門市委常委、同安縣委書記的蔡景祥回憶說,習近平從不講大話,他抓住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做一件是一件。
在廈門期間,習近平一次次上高山、進海島、下農村、入農戶,騎自行車跑企業、坐拖拉機進山,每到一個地方,就掏出本子和筆,認真聽、仔細記。他說,“當幹部就三招,認路、認鄰、認特點,那個地方什麼特色、什麼資源搞清楚了,工作就心中有數了”。
時任廈門市委副書記的王金水回憶,“習近平同志到廈門時,是市領導班子中最年輕的一位,但他做事很扎實,很注重調查研究,不打官腔。他經常深入基層,對基層碰到的難題,不是叫別人寫報告,而是直接帶到市政府落實,很快就解決”。
習近平常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們特區不特在有什麼特別的享受,而應特在特區建設者有特別高的紀律、理想、作風這些方面”。
到廈門不久,習近平連坐車帶步行,到廈門海拔最高最偏僻的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調研。那時,通往村莊的是又窄又陡、坑坑窪窪的黃泥路,習近平一腳泥步行進村,坐下沒一會兒,就急切地走到田間地頭,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尋找貧困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