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600年衙前圍村更樓出土重塑歷史
http://www.crntt.hk   2018-06-08 09:41:37
市區重建局昨日宣布,2016年在衙前圍村考古發現明、清時期的圍牆和更樓石製地基,故決定擴大發掘範圍至原來四倍,期望找到重要標誌護城河的地基遺跡,料今年底完成考古(圖片來源:大公網)
  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逾600年歷史、正在重建的黃大仙衙前圍村掘出更樓!市區重建局昨日宣布,2016年在該處考古發現明、清時期的圍牆和更樓石製地基,故決定擴大發掘範圍至原來四倍,期望找到重要標誌護城河的地基遺跡,料今年底完成考古。早年曾為衙前圍村構思保育方案的資深建築師林雲峯表示,發現了古蹟,便需重新思考發展規劃布局,帶來挑戰。身兼市建局非執行董事的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歡迎市建局決定,認為社會有共識不會因為發展而草率處理歷史文物。

  衙前圍村的村民自南宋後遷入圍村現址一帶居住,今次發現遺址,有助重塑香港開埠前的歷史,記錄香港早在數百年前經濟發展已有相當規模,且是中國有效管治下的一個區域。

  衙前圍村是本港市區最後一條圍村,1998年納入重建,現由市建局與長實合作發展。市建局在2016年完成收購、安置及補償工作後,同年三月至十月進行考古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先用雷達探地,探測到可能發現圍牆、更樓、護城河和住屋及文化聚落證據的範圍,並參考歷史文獻,在村內定出11個挖掘點。

  底部石層估計明朝遺跡

  考古學家在村的西南角挖了1.5米深,發現4.5米長乘4.5米闊的磚層,最底部的石層歷史估計遠至明朝;上半部的磚層相信是晚清遷海令完結後,村民回村後復修而成。地基結構完整,估計是更樓,更樓地基連著的磚牆是防護圍牆。村的東北角亦找到更樓和圍牆遺蹟,但較不完整。

  東邊發現護城河遺址

  村的東邊找到護城河遺址,估計是河的頂端,但因地下水進入而中止挖掘。市建局已獲古蹟辦准許將發掘範圍擴至390平方米,當取得屋宇署批准,在護城河周圍加固及防水,可挖至五米深尋找地基。

  衙前圍村重建在2007年開始,原擬提供約750個住宅單位,預計2023/24年落成。圍村中軸線兩邊興建保育公園,門樓、“慶有餘”石匾、八間較完整的老房子及天後廟則保留。

  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稱,衙前圍村完成考古前,不會展開任何發展,發展商也同意。專家團隊預料今年底完成發掘,屆時向古蹟辦交報告,再決定保育方案,暫未知考古結果會否影響項目發展時間。

  林雲峯稱,早年發展方案已考慮保育需要,透過保育公園保留中軸線、街巷布局等村落肌理,住宅大樓建於公園兩側平台上,“本來要建20多層高的住宅,如果遺址範圍很大,要重新評估落樁柱位置,能否發展上蓋、要不要降低高度,現在很難說。”

  麥美娟:文物保育勿草率

  麥美娟歡迎市建局決定,認為不能因發展而草率處理歷史文物。工聯會立法會議員何啟明稱,衙前圍村連同附近龍津橋及宋朝聖山遺址,見證香港由宋至清的逾千年歷史,極具保育價值,市建局有責任保護歷史文物,希望政府部門合作保育。

  衙前圍村村長吳志榮形容,發掘到的遺跡是歷史見證,希望可原址保留,讓後人知道衙前圍村歷史

  (來源:大公網)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