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齡焦慮同樣是個熱點話題。楊瀾提出一個她採訪時很多女性都會問的問題:你願不願意回到18歲?她說,自己18歲的時候對於要做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充滿了困惑,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明白想要的生活,可不想再回到那樣一個焦慮的時代。她認為,所謂“70後”“80後”“90後”,年齡的界限並不重要,它是人為加上去的,不應該受到束縛。
柯藍則坦言,她對外界的評價並不在意,更關注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心路歷程或者個人成長,“不在乎別人的定義,你就會活得更自由一點。”魯豫說,不想回到從前不是因為焦慮,而是因為那時候對命運沒有掌控力,“二十、三十、四十,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各有各的評價體系”。她說人生何必設限,她就曾經在國外遇到過60多歲的老太太做娛樂記者卻生機勃勃的例子。
現場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相信的力量。有年輕記者問:作為一個新聞人最重要的是什麼?要相信什麼?魯豫堅定地說:在場。你一定要第一時間在現場,記錄真實發生的;媒體一定要採用第一手資料。比如某次她演講時,用第一人稱引述了一段愛情故事,裡面提到兩個孩子,於是某些媒體張冠李戴,誤報“魯豫有兩個孩子”,惹出笑話。
楊瀾循循善誘地說,讀書和寫作是讓自己安靜下來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找到這樣一件事,就像錨一樣,讓船有停靠的地方。“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有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把自己那些可能的窗戶一扇一扇關上了。我覺得要相信,你可以把它推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台上的魯豫、楊瀾、柯藍意氣風發,年齡只在她們身上留下成熟的印記。她們的精神狀態、身材管理,讓人羨慕。三位好友都不約而同談到生活中令人動容的美好細節。比如疫情時魯豫對生活的安然態度,讀書、思考、看老片;楊瀾的女兒熬夜偷偷給她做了生日蛋糕,讓她感動落淚;魯豫還拋出不久前的一段非常好笑的經歷:一次在書店,有人幾乎就在她身旁議論她每天只吃三粒米……她說,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是這樣,每年找一天把一年的米都吃完就好了,每一頓分米粒這麼費勁幹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