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橫向分工上趨於區域化集聚。原先被拆散到不同國家的不同企業生產的工序和環節,在回縮過程中需落實在具體空間上,也就是布局到一個國家或鄰近國家進行集中和集聚化生產,這將有助於推動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形成產業空間集聚化趨勢。
未來全球產業的分工和競爭態勢,將會從過去的產品內分工為主,轉向集群分工為主,全球化競爭也將由過去跨國公司總部面對無數分散供應商的競爭格局,逐步轉化為產業鏈與產業鏈、產業集群對產業集群的競爭。這將使全球產業分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均衡,競爭者對最終市場的爭奪也將更加激烈,並促進競爭程度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6、我國如何適應未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在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李文龍:首先,可將加強與亞歐兩翼關係上升至首要戰略地位。兩翼的核心指的是“一帶一路”與日韓,兩翼不存在與我國的全面競爭關係,且與我國在產業鏈合作以及市場方面具有明顯的互補性,強化與亞歐兩翼的關係,將有利於鞏固我國在全球產業鏈的主導地位,更好地應對美國的遏制戰略。
其次,大力拓展數字產業鏈。我國當前發展數字經濟投入較多、發展潛力巨大。由此,我國應大力拓展在全球的數字產業鏈,並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在全球數字化產業鏈的鏈主地位,瓦解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對我國的遏制。
最後,增加產業鏈的品牌效應。目前,我國產業鏈的民族品牌市場占有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加大扶持與創造產業鏈的民族品牌以及加快推動品牌升級,不僅能夠激勵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消費熱情與信心,增加商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份額,而且有利於進一步擴大中國產業鏈與品牌在全球的影響力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