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造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來源:環球時報) |
56式槍族,中國仿制蘇聯AK-47自動步槍、SKS半自動步槍、RPD輕機槍而成的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合稱56式槍族,成為解放軍裝備時間最長的槍械……
依托蘇聯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提供的技術圖紙和生產設備,這批“5”字頭的武器裝備讓解放軍首次在全軍範圍內基本實現裝備制式化,徹底改變了“萬國造”的局面。1959年的國慶十周年閱兵中,換裝全套國產裝備的解放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解放軍在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大規模換裝國產裝備,不但實現新老裝備更替、減輕了後勤負擔,同時也極大推動了部隊的正規化建設。
此外,這些武器裝備整體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也首次讓解放軍在裝備上跟上國際潮流。這些先進武器生產技術的引進,更促進了中國軍工製造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
中國空軍專家傅前哨在建軍節前夕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解放軍的裝備建設經歷了一個從建國初期的“萬國造”到國外引進,再從引進進化到仿制,從仿制再到國產研製的過程。到1959年大閱兵時,空中、地面裝備的國產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比如59式坦克、我國首款超音速戰機殲-6、多型火炮。經過十年努力,中國基本上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能夠製造一些較為先進的武器裝備。之後,中國一直在努力自行研發各型裝備,努力的成果包括自行研製的首型超音速強擊機強-5、首型高空高速戰機殲-8。
八九十年代,裝備自力更生
普通參觀者在軍博參觀時,可能都會提出疑問:為何展品中有許多看上去差不多的武器型號:“紅旗二號”與“紅旗二號甲”防空導彈;“海鷹二號”與“海鷹二號甲”岸艦導彈;C601和C611空射反艦導彈……更別說那些長得頗為相似的殲-6、殲-7、殲-8戰鬥機……
然而這些解放軍裝備的各種改進型號,凸顯的是中國在國防自力更生道路上的披荊斬棘。
平心而論,上世紀50年代中國雖然很快就成功仿制出多型蘇聯武器,但相關技術並沒有吃透,只能根據蘇聯提供的圖紙和製造工藝“照貓畫虎”,很多設計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後,中國國防工業的先驅們開始潛心對這些技術展開消化吸收,通過現有型號的一次次改進,逐步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