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浙江在線訊,“畝均論英雄”是浙江首創的改革舉措,最早起緣於紡織印染等傳統產業集聚的紹興柯橋,這場延續十餘年的改革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舊動能轉換密不可分。
浙江的傳統產業發展較早地遇到了“天花板”,曾經的發展模式在資源、環境要素制約下舉步維艱,“畝均論英雄”改革應時而生,它不再以規模為王、唯“量”論英雄,而是以單位產出為王、靠“質”論成敗,試圖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中,在轉型升級的大潮中,挑選出一只只“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遠的俊鳥”,引領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全省上下正在對2018年度“畝均論英雄”情況進行調研評估。這是一年中企業最為緊張的時刻,也是強筋壯骨後的各地傳統產業“秀肌肉”的時刻。記者試圖通過走訪調研,向政府部門和傳統企業探問:這項改革為地方經濟和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改變?“畝均”如何論出真英雄?
改變從何而來
從“要我變”到“我要變”
近日,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18年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設區市、縣(市、區)予以督查激勵。其中,杭州市濱江區、杭州市蕭山區、寧波市江北區、樂清市、平湖市、紹興市柯橋區因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顯,成為各地的榜樣。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下,浙江正面臨土地、能源、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緊缺的共性難題。“如果說產業數字化是對傳統產業的正向激勵,那麼‘畝均論英雄’則是反向倒逼。倒逼那些畝均效益不高的企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騰籠換鳥’尋找發展新路徑。”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衢州江山,木門是當地百億產值的傳統產業。在木門企業“名雅居”的全新智能生產線旁,記者見到了接班不久的年輕總經理吳龍君。去年以來,全省加快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江山亦然,在轉型升級的壓力之下,吳龍君和父親決定到畝均效益好的行業企業“取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