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國兩制”台灣模式辨析
http://www.crntt.hk   2019-05-27 00:12:18
 
  筆者認為,以“一國良制”統一確實很好,有利於中央政府進行治理,還可以避免很多後遺症。問題在於,這裡的“良制”究竟指的是大陸的制度?還是台灣的制度?顯然說者指的是後者。這就有問題了。且不說台灣制度本身就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就算台灣制度很完美,也未必適用於治理偌大的中國,充其量僅可作為一種模式提供大陸參考而已。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大陸人民自己的選擇,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解決了13億多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一舉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和中華民族貧窮落後的面貌,為世界提供了中國發展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也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了貢獻,已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肯定乃至效仿。與此同時,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台灣今天恐怕已無底氣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了。

  至於說到堅持“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大陸並無異議。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就包括了這些內容,雙方追求的價值理想內核並不矛盾。可能在台灣一些人看來,大陸模式不符合“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精神,而是相反,但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是兩岸絕大多數人民,不能由少數人主觀認定。

  如果說以台灣模式統一中國不現實,那麼,以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來統一可能也不現實。因為兩岸自1949年後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雙方各自的努力下都創造了發展的奇跡,都得到國際社會不同程度的好評,也都為兩岸各自人民所認同和適應。因此,實現和平統一最好的模式就是實行“一國兩制”。即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兩岸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充分保障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外國在台的合法權益等,在統一後不變。

  不必諱言,統一必會對兩岸政治現實產生一定的衝擊,必會在某些方面作一些加減乘除暨揚棄調整。但總的來說,無論對大陸還是對台灣,統一都將是利大於弊、得大於失的選擇,衝擊是有限的、暫時的,和平發展、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則是全面的、長遠的。

  對於大陸來說,“一國兩制”把原則性與和平性、包容性、現實性相結合,為最終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統一大業找到了一個折衷方案,雖不盡完美,但比武力統一付出的代價要小,後患要少,更符合全民族的利益和願望,以及時代潮流和普世價值觀,符合中國共產黨追求和平統一的初衷。關於這方面的論述,中共領導人從鄧小平以降到習近平,都發表過大量的談話,本文在此不作贅述。

  對於台灣來說,以“一國兩制”方式達成統一同樣是得大於失。長期以來,“一國兩制”在台灣內部被妖魔化和汙名化,成為“吞併”、“矮化”等的代名詞,這實在是莫大的誤解,是因兩岸長期敵對、不瞭解、不信任而產生的天然偏見。

  就失而言,不能否認,兩岸統一後,衹能有一個中央政府、一部統一大法,這對台灣現行政治體制會造成衝擊,但同樣也會對大陸政體造成衝擊。例如修訂憲法,重組中央政府,修改國家稱謂、標誌、符號,整合國防、外交事務,明確大陸與台灣特區的關係、許可權等,台灣要作出讓步,大陸同樣要作出讓步,這並不能說成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如果把統一後台灣變成中國一個特區看成是“矮化”的話,那是沒有看清楚台灣現在的國際處境,或者說仍對“台獨”抱有幻想。坦率地說,隨著中國大陸強勢崛起,台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國際地位已是鐵板釘釘的事,“台獨”沒有任何可能。所謂統一,就是要結束兩岸因內戰延續至今的敵對狀態,在一個中國的法律框架下重新理順關係,使兩岸關係合乎重新制定的新憲規範而已。台灣在統一後得到的將遠遠大於它失去的,或者說它得到的是更廣泛的、確定的、有保障的、有尊嚴的、大有為的大自由,失去的是小範圍、不和諧、不被承認、沒有前途、沒有保障的小自由。

  具體而言,其一,國家統一可以結束兩岸政治對立,使台灣扭曲的政治體制得以正常化,化解島內的國家認同矛盾和族群隔閡,促使政黨良性競爭,確保台灣長治久安;同時,台胞作為中國人,可以堂堂正正地參與國家治理,共同推動民族復興暨國家的全面發展進步。其二,可以結束兩岸軍事對抗,大大節省軍費開支,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和防禦分工體系,共同維護國家的領土與領海安全,確保台海持久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其三,可以擴大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台的駐外機構至少可以擴大10倍,台灣代表可以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進駐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兩岸共享中國的大國地位和榮耀,共同參與國際事務治理,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其四,可以建立兩岸經濟共同體和共同市場,實現人、財、物的自由流動與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兩岸產業分工合作、良性競爭和共同發展,兩岸攜手賺世界的錢,共同承擔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讓中華民族經濟為世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台灣可以搭乘大陸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分享大陸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破解台灣經濟發展的難題,促進台灣經濟向更高水平轉型升級。其五,有利於化解內戰在兩岸同胞情感上造成的隔閡,撫平歷史創傷,促進民族和解,促進同胞心靈契合,兩岸共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換言之,兩岸統一後,除了中央政府(治權)整合再造,統一外交、國防事務外,台灣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不變,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不變,包括言論自由(包括可以批評大陸、監督政府),集會結社自由,經濟運作自由,選舉照舊“high”,而且政治體制理順,法制更完備,社會更和諧,生存更安全,對外活動空間更大,台灣同胞可以名正言順地參與國家治理和國際事務治理,心情更愉快。

  綜上所述可知,如果兩岸統一是必然趨勢,目前實行“一國一制”不現實,對雙方都不利,衹有實行“一國兩制”,才是成本最小、代價最少、過程平和、包容雙贏、結果圓滿的上佳選擇。

  有人以中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來質疑大陸和統的誠意,這是一種誤解。設想一下,在島內“台獨”分裂思潮甚囂塵上的情況下,在某些國際勢力奉行“以台制華”戰略的大背景下,如果大陸宣佈放棄使用武力,兩岸還有可能統一嗎?國家統一事關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是兒戲,不能搞所謂棄武試驗,萬一不慎造成台灣從中國領土分割出去,其責任無人能夠承受。

  正因為如此,大陸一再重申,為防止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這不是針對台灣同胞。習近平不久前重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25〕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共十九大報告宣示: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小結:抓住機遇 平等協商 共議統一

  兩岸因國共內戰導致隔海對峙以來,已有長達70年之久。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也是影響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台灣長治久安、地區和平穩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為國家民族計,為台灣長遠發展計,為地區和平共處計,兩岸不應該把政治對立一代一代傳下去,而應儘早謀求開展政治談判,協商結束政治對立,早日完成國家統一,兩岸攜手共同前進,共創雙贏。

  用“一國兩制”方案解決國共內戰遺留的台灣問題,即解決在一個存在著對立的政治實體的國家中的統一及整合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目前已成功運用於回歸後的港澳地區,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但這一模式尚未被台灣地區接受。“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有待兩岸同胞共同參與,進言獻策,平等協商,達成共識。大陸一再強調,在堅持一中原則的基礎上,兩岸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什麼都好商量,這為兩岸談判達成共識預留了空間。

  毋庸諱言,古今中外歷史上鮮少有和平統一成功的案例,即使是社會制度相同的朝代和地區之間也是如此,何況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存在很大差異的地方!當年國共內戰緣於此,美國南北戰爭之所以會爆發也緣於此,台灣至今仍堅拒“一國兩制”方案,這些都令筆者對以“一國兩制”方式達成兩岸統一,多少有些悲觀。但轉念一想,世界上許多事情的發生,最初都看似不可能,結果卻成為可能,人類歷史的長河就是由無數的不可能最後變成可能組成的,其中的關鍵因素離不開實力對比,民心向背,利害相關,文化背景,外部環境,技術革命,領袖作用,謀略運用,突發事件等。

  中國共產黨認為,兩岸走向統一是歷史的必然。這是因為兩岸存在著天然的血緣、地緣、物緣、文緣及其歷史聯繫,台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大陸的發展也離不開台灣,統一符合兩岸人民及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是全體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正如鄧小平所說:統一問題“首先是個民族問題,民族的感情問題。凡是中華民族子孫,都希望中國能統一,分裂狀況是違背民族意志的”。〔26〕“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27〕

  中國夢包括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兩大內容,缺一不可。民族復興呼喚國家統一,國家統一必將有力助推民族復興。正如習近平所說:“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28〕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必須遵循的規律。

  冷戰結束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已成為普世價值,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得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依賴加深,誰也離不開誰。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信息革命網絡化使世界日益扁平化,經濟全球化將無遠弗屆的人們的命運連在一起,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正在深刻改變地緣政治的面貌。海峽兩岸本就同文同種,禍福相依,命運與共,沒有理由逆潮流而動繼續鬥下去。面對日益強大的大陸,台灣既無本錢鬧獨立,也無可能獨立,想長期維持現狀亦不可能,因為現狀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當中,兩岸力量對比已越來越向大陸傾斜。台灣的前途在大陸,唯一的出路就是兩岸統一。

  近年來,大陸對台政策越來越體現以民為本,體現“兩岸一家親”,越來越受到台灣同胞的歡迎,台胞對大陸的觀感正日漸改善,兩岸經濟、社會、文化越來越走向融合發展,台灣民心對統獨的想法正在悄然發生變化,〔29〕“台獨”行不通,遲早會“被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到。這對“台獨”而言不利,對統一有利,對廣大台灣同胞謀求更多更大的發展而言,則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既然兩岸合則兩利,統一是大勢所趨,就應理性務實地探討以什麼方式統一的問題。“一國兩制”構想最具和平包容性,最有利於創造雙贏,付出代價最小,統一後遺症最少,因而也最合情合理可行。

  台灣方面迄今為止所提出的各種解決方案,要麼是尋求將分裂合法化、永久化、國際化,要麼是維持現狀、拖延時間、拖以待變,其實質是拒絕統一,根本不可行。大陸並不想訴諸武力解決問題,在兩岸同胞的舊傷痕上增添新傷痕,但隨著兩岸力量對比差距越拉越大,大陸促統的籌碼越來越多,台灣抗拒統一的籌碼越來越少,拖延時間自然也越來越不可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趨勢背景下,台越早主動與大陸協商談判統一,越對自己有利,反之則不利。

  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灣一部分人仍幻想親美聯日抗中拒統,顯然是對當下的國際形勢、兩岸關係格局以及發展大勢認識不清,好比井底之蛙、盲人摸象,把局部當成整體,自欺欺人而已。

  因此,雖然台灣目前拒絕“一國兩制”,卻並不等於說“一國兩制”在台灣根本無實施的可能。為了讓台灣願意接受“一國兩制”,大陸除了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實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增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可信度,增強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威信及影響力,增強港澳模式的說服力等,還要就台灣方面關心的種種問題解疑釋惑。如果台灣同胞感受不到統一有什麼好處,甚至統一後失去的大於得到的,或者“一國兩制”承諾沒有任何可信度,兩岸談判統一就很難。

  另一方面,台方也應本著對自己、對民族、對後世負責的態度,積極思考與大陸開展政治談判的問題,共同磋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凝聚智慧,發揮創意,聚同化異,爭取早日解決政治對立,實現台海持久和平,達成國家統一願景”,讓子孫後代在祥和、安寧、繁榮、尊嚴的共同家園中生活成長。〔30〕

  當前,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與世界的關係已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大陸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繼續抗拒、拖延統一的籌碼會越來越少,且越拖越被動,一旦被逼上談判桌,勢必會大大壓縮談判的空間。這是台灣的政治精英和有識之士們應該心中有數的。為避免被動,及早規劃“一國兩制”之台灣方案,為台灣同胞謀出路,實為上上策。

  習近平在今年1·2講話中空前聚焦統一話題,進一步描繪了實現兩岸統一的藍圖,體現了他對如何解決台灣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謀劃,對同步推進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大業充滿信心,表明大陸離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目標越來越近,所傳遞出的重大信息值得台灣同胞深思。

  總之,國家統一關乎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中國夢的必然組成部分;和平統一符合各方的利益和願望,是上上策;以“一國兩制”方式統一是和平統一的最佳選擇,捨此別無他途。

  註釋:

  〔1〕指今年1月2日習近平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2〕蔡英文稱"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 國台辦回應,2019-01-16 11:18:02 環球時報。

  〔3〕蔡英文召開國安會議 確立一國兩制因應方針與機制,台灣《中時電子報》2019年3月11日。

  〔4〕韓國瑜:此時此刻統一在台灣沒市場,新加坡《聯合早報》2019年2月23日。

  〔5〕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6〕呂秀蓮在“世界和平、台灣發聲”活動上致辭,台灣《中國時報》2001年8月16日。

  〔7〕陳水扁接見港澳台灣同鄉會時講話,台《中國時報》2005年4月29日。

  〔8〕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9〕陳水扁接受香港媒體專訪,《香港信報》2001年4月26、27日;陳水扁在民進黨中常會上的談話,台灣中央社2003年3月18日電;陳水扁接見港澳台灣同鄉會時的講話,《中國時報》2005年4月29日。

  〔10〕參見:李登輝堅定反對“失敗的一國兩制”,台灣《新新聞》週報2000年8月12日;陳水扁在台聯黨4周年黨慶致詞,《中國時報》2005年8月7日;蔡英文元旦談話妄言:哪來的兩岸一家親,海外網20190101/19:06。

  〔11〕同上。

  〔12〕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1994年7月。

  〔13〕20年前台灣GDP占大陸40%如今衹占4% 一個省快不如一個市! 來源:中國台灣網,2018年07月10日。

  〔14〕冷戰結束後國際公投情況,來源:360百科

  〔15〕楊天石:孫中山與中國的國家統一,來源:《黃埔》 2017年01期。

  〔16〕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69-171頁。

  〔17〕中國發表白皮書界定國家核心利益範圍,2011年09月06日 09: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18〕參見《中華民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0〕鄧小平會見美籍華裔教授楊力宇的談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0、31頁。

  〔21〕同上。

  〔22〕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3〕《國家統一綱領》,台灣《中央日報》1991年03月4日。

  〔24〕馬英九2011年元旦文告,引自鳳凰網,http://blog.ifeng.com/article/9413408.html。

  〔25〕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6〕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選自《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69-171頁。

  〔27〕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28〕引自習近平20190102講話。

  〔29〕《遠見》雜誌:“2018台灣民心動向大調查”,台灣《旺報》2018-02-14;台民調:支持儘快統一者創20年新高首超“急獨”,2018年09月15日,海外網。

  〔30〕見習近平2019年1月2日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講話。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5月號,總第257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