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中评社图片) |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記者 李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於2月18日晚正式出台,《綱要》指出,要依托香港、澳門作為自由開放經濟體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好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曉兵對中評社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是在各方高度期待的下鄭重推出,是黨中央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大決策後,由理念、設想不斷轉換成現實,令人振奮。
李曉兵對中評社表示,他看到綱要後,感覺到最突出的關鍵詞是創新。主要體現在一是高科技領域的創新。作為國際和區域的金融、貿易、航運、經濟中心,香港過去一些年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所忽略,近年來開始有所行動,但是在科技創新方面目前已經被深圳所趕超。2012年,香港特首梁振英曾提出成立創科局的建議,卻因為在立法會受阻而中途“擱淺”,直至2015年底特區立法會才終於闖關成功通過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撥款申請。這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於香港特區實際上是增加了國際高科技創新中心的基本定位。以去年習近平主席給香港科技界的回信為契機,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積極推動內地與香港科技創新合作的相關政策措施落實,香港與內地科技界聯繫逐漸密切。在當前全球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異軍突起的深圳高科技發展還要借助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國際化、自由化、市場化的開放的社會環境,實現內地和特區的互動合作,讓創新更具扎實的基礎和持續性。
二是制度創新。李曉兵表示在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澳門特區也要迎來二十周年的歷史時刻,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正在經歷從政治區隔轉向經濟融合的重大轉型,即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了防止粵港澳三地因產業競爭出現利益壁壘,“開大門,關小門”的局面,在今天這個時代要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就必須要進行制度創新。在制度創新上也有兩個標誌性超級大工程相繼投入使用,一是廣深港高鐵的開通,“一地兩檢”合作安排的正式實施,實現了香港和內地之間便捷、迅速、安全、高效的人員流動。二是斥資一千多個億建設的港珠澳大橋,為打破制度區隔上做了嘗試,但在相關配套的設置上還需優化。此外,在港澳台居民身份證等影響港澳同胞切身利益的新制度設計上有所突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則為下一步工作做足、做實具有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