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速人口流動 促進區域發展均衡
http://www.crntt.hk   2021-06-28 09:23:50
  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目前,多地陸續公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劃定目標與方向,例如四川實施了“西部保育培育,東部優化提升”的國土空間戰略。此前,中央“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順應空間結構變化趨勢,“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可以預見,承擔不同功能的區域之間,未來經濟規模和人口總量將大有不同。

  光明日報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文章表示,什麼是空間結構變化趨勢?當前中國已進入信息社會,在此背景下,空間結構演變將主要呈現三大趨勢,即大分散小集中,從圈層走向網絡以及集聚體的不斷湧現。伴隨這一過程的,將是各地區基於資源禀賦理性設置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最終形成全國範圍內多點開花、差異化集聚發展的多元格局。

  文章指出,遵循空間結構變化趨勢,能更好地發揮各地區優勢,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從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均衡。正如經濟學者陸銘所指,對於區域發展均衡,應以人均GDP而非GDP總量來考察。各地區都有其資源特性和功能性,而這些特性並不一定能夠代表經濟總量的增長,通過資源和人口的流動所實現的正是均量的平衡,而總量的平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均衡。

  經濟的集聚,意味著資源的集聚,當然也包含了勞動力的集聚。雖然我們置身信息社會,勞動力仍是最重要的資源投入之一。與其他資源一樣,人口也只有充分流動,才能促進均衡的產生。不過一些研究發現,在其他資源快速集聚形成經濟發展高地的同時,人口流動並未形成同步布局,換句話說,人口流動相對滯後了。

  文章分析,人口流動之所以滯後,與人口資源本身特有的特點及需求有關。首先,人口流動需要認同感。這種認同是人主觀上所得到的歸屬感,現實體現就是戶口制度。戶口制度會在一些公共服務領域,包括教育、社保等方面建立無形的隔閡,有礙人們歸屬感和認同感的形成,這是阻礙人口流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此而言,要想促進人口流動,有必要改革傳統戶口制度,減少公共服務因戶口帶來的差異對待等。勞動力流動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提高勞動力的流動意願,需要在提高流動人口工作待遇、落實剛需住房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減少人們心理上的“相對剝奪感”,彌合經濟收入等多種差異。

  促進人口流動以實現經濟均衡,還要統籌考慮人口流出地的發展。促進人口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絕不是要放棄某些地區的發展,更不能以犧牲某些地區的發展為代價。對於一些依靠資源型產業發展起來的地區,產業轉型和人口流動會讓其處於短期劣勢,應適時給予一些幫扶,包括基於資源環境恢復的目標打造一系列新產業生態,比如環保綠色產業、能源文化旅遊產業等,為這些區域的發展探索一條新的道路,更好發揮其獨有的優勢。

  文章最後說,順應空間結構變化趨勢,就是要讓各地區發揮比較優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轉變傳統總量增長思路為均量平衡。針對目前經濟集聚進程迅速而勞動力流轉滯後的問題,應從革新戶口制度、加強社會保障等多方面入手,減少人口流動障礙,同時加快人口流出地區的經濟轉型,進而達成多樣化、差異化、互補化的區域發展格局。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