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阿里巴巴集團總部一角(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中國電商平台阿里巴巴“二選一”調查結果終於靴子落地。4月10日,中國監管機構以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其開出了182.28億元人民幣的罰單。阿里隨即表示,誠懇接受,堅決服從。
美國《僑報》4月12日載文《阿里被開巨額罰單,并非中國反壟斷的終點》,文章說,阿里并非唯一因壟斷吃罰單的中國企業。2020年以來,騰訊、百度、滴滴、美團、京東、字節跳動等企業也都因壟斷被中國官方罰款,只不過阿里的罰單是金額最高的。盡管180多億元人民幣相對於阿里龐大的商業帝國遠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但破紀錄的罰款依舊釋放了重大信號——互聯網企業野蠻發展的時代翻篇了,更嚴苛的監管處罰將成為趨勢。
壟斷的危害是極大的,不僅侵害了消費者和中小企業權益,也破壞了人類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競爭機制,因此反壟斷已成全球共識。多年前,相對傳統經濟模式,數字經濟像一個“屠龍少年”,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進步。它展現的開放、包容、自由、平等等特性,曾讓世界各行各業邁向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也提高了人類衣食住行的個性化、便利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但近年曾經的屠龍少年卻變成了“惡龍”。臉書通過并購扼殺競爭對手、亞馬遜利用平台優勢阻礙對手發展、穀歌利用信息不對稱暗中調整搜索算法……原本人們信賴的巨頭接連露出了壟斷的“獠牙”。2020年美國對數字科技巨頭們發起了反壟斷調查,歐盟也出台了數字法案強化了對平台經濟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