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華晨破產重整警示勿患“合資依賴症”
http://www.crntt.hk   2020-11-24 11:00:16
 
  如果進一步查閱財報,還會發現,在2015年至2019年這幾年間,華晨寶馬累計為華晨中國貢獻的利潤高達269.2億元,剔除這部分利潤後,華晨的自主品牌累計虧損34.84億元。這兩個差異巨大的數字之間,還有多少沒有捅破的窟窿?若沒有華晨寶馬輸血,不少人士指出,華晨集團恐怕早就破產清算了,而不是現在的破產重整。

  問題更在於,華晨寶馬對集團輸血不可能永遠持續。隨著國家放開汽車產業外資股比限制,寶馬基於對中國市場的良好預期,依靠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優勢,以36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到2022年,華晨中國持有華晨寶馬的股份將從50%降至25%,這同時也意味著,其從華晨寶馬獲取的利潤將會大大縮水。

  與吉利、長城等很多民營車企相比,其實華晨集團起家做自主品牌並不晚。華晨集團的前身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國營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造廠。早在1959年,更名後的沈陽汽車製造廠就試制成功五台“巨龍”牌載貨汽車。還是在上個世紀,華晨瞅准中國逐漸起飛的輕型客車市場,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成功打造出了“金杯”商用車品牌,市場保有量曾高達百萬輛。彼時,華晨還通過海外的研發機構,創立了中華牌轎車,與一汽紅旗成為當時中國少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轎車。

  然而在本世紀初的汽車合資大潮中,華晨集團逐漸迷失了自我。尤其是傍上寶馬這個“大款”後,華晨集團更是失去了自主創新的動力。偶爾推出一款新車,也是東拼西凑:底盤是保時捷調校,造型、內外飾用意大利的,發動機和寶馬合作,還美其名曰,“三大資源一整合,自然出好車”。自主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產品和設計實力不濟,市場趨勢把握不准,乃至過於押寶債券金融市場,這都為華晨今天的爆雷埋下禍根,值得深刻反思。

  “沒有自主的關鍵核心技術,賣多少車都是別人的輝煌。”汽車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和市場化競爭很強的產業,此次華晨集團破產重整,再一次凸顯企業科技自立自強必要性。由於關鍵核心技術本身具有根植性,再加上跨國公司基於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考量,“市場”不僅換不來“關鍵核心技術”,還會讓自己患上合資依賴症,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最終深陷危機。而要走出危機,從破產重整到真正重振,華晨就必須向華為學習,堅定科技自立自強信念和行動,奮力創新。否則,政策傾斜也好,金融輸血也罷,到頭來還是免不了破產清算。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