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務次卿柯拉克訪台。(中評社 資料照) |
簡單來說,台灣不能期望因為與美國“建交”,就能夠突破外交困境,就一定可以重返聯合國,袁鶴齡指出,國際制度涉及各國間的利害瓜葛,當每個國家都為自身利益著想,而中國因素又直接影響許多國家的利益時,情勢現實,台灣難以透過依靠美國的支持,而一步登天。
此外,台灣還得面對熱戰風險提升,台海動盪的可能危機,袁鶴齡表示,既然中美斷交,距離熱戰只剩一步之遙,即便台灣是“被動”與美“建交”,也不能排出北京因此武力攻台的可能,依照目前台海軍事不對稱的情況,台灣無疑是陷入極端險境,除非與台灣成為“邦交”國的美國,願意給予充足的安全保障,願意在戰爭當中赴台馳援,台灣才有本錢面對熱戰風險。綜上所述,台美“建交”或許是台灣爭取國際認同的敲門磚,但伴隨許多難以應付的風險,對台而言未必得利。
至於美國大選前“十月驚奇”,特朗普宣布台美“建交”是否機會大增?袁鶴齡說,特朗普要將“台灣牌”效益極大化,可能性自然有,但就如同前述所言,能不能從0走到1才是關鍵,他認為,就特朗普無所不用其極拚連任的意念,如果美國政府純以特朗普一人為決策核心,就會成真,反之,美國政府若維持群策群議,綜觀全盤考量,台美“建交”的情境就只能再陷入無限迴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