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一方面運用好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工具,通過降准、公開市場操作、MLF投放等政策工具組合使用,確保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政府債券發行、加大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更好地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釋放LPR改革潛力,適時適度下調政策利率和存款基準利率,引導LPR利率下行,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今年末M2增速超過1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超過13%,將明顯高於去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這也是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三年未對M2和社融規模增長提出具體目標。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餘額預期增長均為12%左右”,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保持廣義貨幣M2、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則是“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前央行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相關的表述為下一階段“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並略高 ”。兩相比較,最新的政策表述更加積極,意味著今年以M2和社融增速為代表的寬信用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兩個指標的增速會超出“略高”於名義GDP增速的水平。這也意味著在疫情特殊時期,監管層對宏觀杠杆率短期上行的容忍度在增加。
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貸款
增長目標再加碼
對於貨幣政策工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張瑋認為,這可以與近些年利率並軌的進程放在一起考慮,將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靠攏”,實際也就是向央行的信貸調控意願與商業銀行的信貸供給意願向靠攏,以緩解經濟下行時期的“信貸錯配”。
“可以看到,從去年8月份以來,LPR定價機制的調整可以說是‘直達實體經濟’政策工具的有力創新,解決了貸款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的首要問題。”不過,張瑋認為,這種操作方式尚不能做到政策利率的100%傳導,而且即便解決了“融資貴”,也不能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畢竟信貸的決策權還在商業銀行手中。所以,對於“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更多體現“定向”的特征,類似於之前的定向降准,以確保資金的到位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