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升長江流域生態經濟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http://www.crntt.hk   2020-05-14 07:49:29
 
  三是加大力度推進全流域經濟轉型升級。長期以來,長江經濟帶憑借數量型、外延型、速度型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迅速發展,但沿江省市產業結構重型化特點突出,重化工產業高度密集布局,資源消耗強度高。解決好這些問題,一方面,要通過嚴格的水環境標準倒逼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結構升級,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左右兩岸各類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循環生態的現代工業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壯大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還要利用長江流域人才、教育、科技的領先優勢,加強長江經濟帶現有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地方、企業與高校聯合建設創新平台,推動全域經濟從傳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構建世界級現代產業走廊。

  四是構建立體化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長江流域生態脆弱性顯著、資源分布不均勻、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差異較大、城鎮化水平差距較大,這就決定了長江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要呈現出“立體化”特征。從時間上看,需根據長江經濟帶階段性生態環境目標明確生態補償機制建設要點;從空間上看,需構建跨省生態補償的長效投入與合作機制;從體系上看,需建立流域生態補償的管理、合作平台,探索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水權交易、碳匯交易、生態標誌產品交易等市場平台;從渠道上看,需創新生態補償融資方式,建立流域生態補償“資金池”,在國家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和地方橫向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基礎上,爭取設立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專項基金;從方式上看,需推動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主體相結合,促進流域上中下游、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探索開展生態扶貧、產權交易、綠色投資等多樣化補償。

  五是推動形成集約利用資源的開發模式。要完善流域經濟區域內水土、礦產和各類資源高效利用的長效機制,構建起全流域、全領域、全過程的“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體系。一方面,要利用綠色、環保、集約、低碳的先進模式與技術,提高傳統產業的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經濟增長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損失;另一方面,要通過充分發揮包含產品、技術等在內的全面創新的作用,形成創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綠色投資體系,建立長江流域綠色發展銀行,探索建立流域綠色發展引導基金,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形成促進經濟綠色、高效增長的動力機制。

  六是建立一體化協同發展機制。制定全域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制定統一的產業准入標準,建立區域技術創新和政策交流機制,建立有利於流域生態經濟發展的財政、金融、產業、貿易、區域、園區等政策體系;建立全域生態經濟產能合作和產業轉移機制,構建區域生態經濟產業鏈聯動機制,協同推動地區內、地區間產業結構優化;建立社會各界平台化參與、生產要素市場化流動機制;把生態治理、防洪、河道整治與航運發展結合起來,實施統籌管理。以建立一體化協同發展機制,更好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經濟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