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青報: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創新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0-05-10 10:28:52
(圖片來源:全景網)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北青報: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創新發展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輝耀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帶來的衝擊,已經超越了公共衛生和經濟貿易領域,不少人開始對全球化進行反思,對更深層次的全球發展秩序和框架心懷憂慮。筆者認為,儘管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逆全球化思潮的催化劑,但全球化作為隨著與工業化同步而生的發展大趨勢,不會就此終結。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歷次危機和動蕩都沒有壓垮全球化,反而成為全球化推陳出新的契機。二戰後形成的聯合國體系和布雷頓森林體系代替了被戰爭衝擊得破碎不堪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推動人類社會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同時,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三大支柱推動下,人類社會財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愈加豐富。而2008年經濟危機後,二十國集團(G20)則展現出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成為全球化框架中維護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和應對未來危機的重要多邊合作機制。

  當前,新冠疫情已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人類歷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危機,全球化發展也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面對新的挑戰,各國需要創新發展全球化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疫情過後,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全球格局可能出現重要變化,區域合作趨勢會更加明顯。由於全球價值鏈在疫情中暴露了缺陷和脆弱性,各國對自身產業布局的干預可能會增加。全球價值鏈的形成,本質上是由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市場規則推動形成的,所以儘管全球價值鏈在疫情過後面臨改變和重組,但不可能被完全拋棄。區域一體化作為既能保障一定產業安全,又可以維持國際分工的合作趨勢,將在疫情過後更加明顯,並成為推動國際多邊合作的重要方式。

  疫情還凸顯了各國對於合作包容度、意識形態以及多邊合作價值觀等的認識差異,東西方社會之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可能被拉大。疫情過後,各國更需要通過全面合作,構建更加包容的全球化發展框架和更平衡、更能體現當代國際關係變化的全球化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