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文化:塑造兩岸青年共同生活經驗之新路
http://www.crntt.hk   2020-02-18 00:09:51
  中評社╱題:“數字文化:塑造兩岸青年共同生活經驗之新路①” 作者:唐樺(廈門),副教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两岸青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9年11月4日,國務院台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聯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文簡稱“26條措施”)。其中有兩條凸顯了大陸歡迎台灣參與到快速發展的數字文化產業中來,共享發展機遇。首先是第2條,台資企業可按市場化原則參與大陸第五代移動通信(5G)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測試和網絡建設。5G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成為數字社會經濟和各行各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2019年6月,大陸頒發5G牌照。大陸信息通信市場規模龐大,5G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台灣在信息通信行業有較強競爭力,5G將為台灣相關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巨大商機。②另外,第20條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同胞可申報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動漫獎。這個國家動漫政府獎也是在向有才華的台灣青年招手,通過參評該獎項進一步擴大作品在業界和人民群眾中的知名度。大陸顯然已經看到了數字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反思數字文化和青年文化,我們可以發現,一種嶄新的塑造兩岸青年共同生活經驗的可能性已經出現,並且正在發生。

  一、新媒體與新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繼續創造條件,擴大同胞直接交往,促進兩岸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以心相交,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特別是要為兩岸青年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遇、創造更好條件,使青年一代成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兩岸青年交流從早期的零散交流到現在進入制度化交流階段,重點都是如何吸引更多台灣青年過來大陸,如何單向地融入大陸。新時代的融合發展強調的是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裡,通過台灣青年在大陸工作、生活、學習、娛樂或文化領域的主體性參與,使台灣青年能有機會與大陸民眾展開深入持久的互動,能共同分享大陸經濟發展的紅利,實現從“融入”向“融合”並最終達到彼此心靈契合的跨越。從早期的交流發展到現在的融合發展,重點在於加強經濟融合和社會融合。而數字文化產業帶來了這兩種融合在兩岸青年上的同時實現。在技術手段和生活經驗兩個維度上,社交網絡作為一種“新技術”和“新經濟”日益滲透到兩岸青年群體的日常生活中。在具體交流過程中,兩岸的青年群體都通過不同的網絡化平台進行分享與互動,不僅很大程度上擴大了參與主體的面向,也使得參與的方式和頻率都得到很大的提升。更多線上線下交流的融合豐富了兩岸青年群體的互動方式,既保留了傳統參訪學習式交流的優勢,也依託新媒體時代的創造力開創了許多新穎的交流模式。在這過程中,體驗式交流所宣導的創新形式也包含了很多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即每個參與主體都成為信息的發佈者或宣傳者,人際之間的交流影響在社交網絡中得到最大化的延伸和拓展。新媒體平台還有一個特殊屬性,容易形成平面與自由的虛擬社群彼此依賴、支撐、關懷、互動。在這個虛擬空間中,使用者甚至可以虛擬一切,包括背景、身份、等級等等,所以滿足了一些人特別是平時不被關注、在社會中沒有獲得感的“弱勢群體”。

  “我們的媒介是我們的隱喻,我們的隱喻創造了我們的文化內容。”③根據We Are Social數據顯示,到2017年1月,台灣Facebook用戶就有1900萬左右,其中,台灣青年集中的18至34歲年齡段,用戶數纍計已經達到880萬,占用戶總數的將近50%。不難看出,台灣青年已經成為Facebook等新媒體的使用主力。新媒體時代的互聯網平台,賦予了兩岸青年交流更多的發展機遇。有別於傳統的兩岸交流方式,依託於新媒體所帶來全新的互動媒介和近年來兩岸青年交流所積纍的經驗基礎,慢慢擺脫了以政府主導式的單向參訪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思維,在內容上呈現出多元化的互動模式,在涉及社會各個方面的領域內進行互動交流。同時更注重於兩岸青年在交流過程中切身的體會和感悟,強調更為深層的角色帶入感,所以在形式上先前的模式已不能滿足兩岸青年更進一步的交流需要,更多具有創新性的交流方式應運而生。另一方面體驗式交流旨在廣泛地開展更深入的交流,容易在不同社會領域積纍交流經驗,使得好的交流方式能制度化、常態化,在新媒體時代的互動作用下,進一步密切了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聯結紐帶。藉助網絡化的傳播方式在更廣泛的層面上吸引了更多的兩岸青年群體參與到交流的浪潮中,不斷推動增進兩岸之間的共識,深化青年的交流。

  二、大陸數字文化產業領先的新時代

  大陸文化產業在2004年到2017年的增速兩倍於GDP增速,2017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為2.85-3.26萬億元。④預計到2020年,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2017 年 12 月的調查報告顯示,大陸電子商務和數字支付已經領先全球,這支撐了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大陸的獨角獸公司發展迅速,數量已經占全世界獨角獸公司的33%左右,價值約占全球獨角獸公司的 43%,接近一半的比例。基於上述發展規模可以預測,大陸的數字化將很可能在未來取得引領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地位。⑤

  我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創新的時代,一個文化融合科技引領的時代。大陸要儘快把台灣納入到快速發展的數字文化產業,塑造兩岸青年共同生活新經驗的空間就發生在數字文化產業,這也是幫助台灣發展經濟的新的突破口。反思文化產業和青年文化這兩個關鍵詞,一個巨大的時代變化正在發生。早期台灣是流行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前沿陣地,是數字娛樂和多媒體創新應用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大陸隨著數字文化的強勢興起,已經在流行文化和文化創意產業領域遠遠領先於台灣。如果說80後當年還是看台灣綜藝、影視長大的,90後、00後青年面對的已經是大陸綜藝和影視“走出去”的時代。電視劇《甄嬛傳》、《延禧攻略》、綜藝類《我是歌手》、《向往的生活》等在台灣火爆了,甚至有些納入了台灣大學語文試題。《甄嬛傳》火爆的時候,筆者不斷收到來自台灣的學生們手寫的甄嬛體的明信片。每次訪台,在地的大學生跟筆者聊天,總是會從最新的綜藝聊起:“我好喜歡《向往的生活》呀,台灣根本就沒有這一類的節目。有趣還有點深度,裡面好多地方我都想去。”政治社會化的途徑有家庭、學校、媒體和同儕關係以及社會團體等,對於時下台灣年輕人,新媒體顯然才是他們瞭解大陸的主要渠道。古裝劇有助於他們瞭解歷史,時裝劇則是他們瞭解大陸發展的窗口。從上世紀末起的台灣影視劇大陸熱潮、到如今大陸劇作“貫通”海峽的風靡,觀眾的激增,是割不斷的民族文化經脈使然,也是兩岸同胞文化心理相親的“天然”體現。⑥

  三、創意啟動的共同生活經驗

  技術賦權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壁壘,普通青年同樣可以在各個平台上展現自我。數字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新聞出版、音像及電子出版物、電視電影、文藝創作、網絡文化、娛樂文化、廣告會展、建築設計、企業策劃,甚至時尚、玩具和網絡遊戲等行業,重點就是互聯網賦予了文化產業巨大的動能,變革了傳統文化創業。數字文化產業時代,消費者和生產者融為一體,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意者參與其中進行創作。2018年6月,由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共同發起的“數字供養人”計畫,則正是雙方藉助互聯網的連接和技術,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親近傳統文化的重要實踐。⑦

  那麼,什麼是兩岸青年的共同生活經驗?傳統視角下包含兩個部分:一方面,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和集體記憶,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經驗的基礎;另一方面,兩岸青年學習創業就業在一起一段時間產生的經驗。這裡面容易遇到兩個問題:一個是傳統文化記憶和集體記憶在代際間的斷層,能不能吸引青年都是問題。一個是兩岸交流中青年產生的共同生活經驗很容易隨著各自回到原居地而中斷,尤其是兩岸青年使用的社交媒體和各類app都不相同。這樣的交流容易由於兩岸青年之間原本存在的彼此不瞭解,彼此不理解以及彼此不信任被放大。這兩個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數字文化和新技術的發展。數字文化強調彼此尊重以及信息分享,數字文化給傳統文化和集體記憶帶來了保存、創造以及有效傳播的可能,也給兩岸青年的持續交流帶來了新的契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創造出更多產品去吸引兩岸青年參與其中,拉近彼此的距離,這些產品本身就是兩岸青年的共同生活經驗,對於未來的兩岸心靈契合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產業通過產品化了的文化要素滲透進入其他產業參與其價值創造過程,融合完成後最終使產業市場邊界向差異化、低成本和高利潤的新興市場領域過渡,以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共同生活經驗能夠促進合作,而合作能夠帶來共同發展。經驗不僅是行為者行為的原因,而且建構了行為者。⑧數字文化塑造了新時代兩岸青年的共同生活經驗,而共同生活經驗構成了新的兩岸關係的結構,並使得這種結構具有新的動力。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全球文化貿易的報告,大陸從2004年到2013年的文化產品出口增長率最高,但是,大陸對外文化貿易的優勢主要在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力密集型的文化產品領域,所以未來的重點在於通過提升文化創新力,激發各類社會主體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逐步進入全球文化價值鏈的中高端。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