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低欲望社會,實是欲望的轉型升級
其實,一些人眼中的低欲望社會,更精確地說,是欲望的升級轉型。
一個上中產買了1000萬元的房子,一個中產買了輛50萬元的車,一個小白領買了一個1萬元的蘋果手機,當他們進行這類所謂的“高欲望”的消費時,他們的很多消費就會呈現出“低欲望”的特征。這不是欲望變低了,而是欲望轉型了。
例如,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中國人的文化服務消費迅速增加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
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也顯示,除運動服零售量實現同比正增長外,其他品類服裝零售量均不及上年同期。運動服,如戶外衝鋒衣、球服等的增加,意味著整個運動開支的增加,運動開支還包括場地、器械、設備等,衣服僅僅占運動開支的一小部分。所以,看起來在衣物上呈現出低欲望,實際上是消費層次的高欲望。
這些現象都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服裝一直是中國人顯示自身品位與經濟地位的一種商品,所以,中國人會在服飾上花很多錢。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用來“定位自身身份的選項”也更豐富了。從而在服裝上,呈現出低欲望的特征。比如,在農村,春節返鄉時,人們穿什麼衣服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成了是否開一輛車。而有了開車支出,原本過年買一套“好衣服”的錢減少了,轉而投向了汽車消費。
再比如,如今每逢長假都是朋友圈攝影大賽,這些各地區,各國景區的照片,背後都需要消費支撐。
值得警惕的是,雖然中國經濟整體上不支持低欲望社會的說法,但也應該看到,年輕人面臨階層固化,以及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導致某些方面呈現出低欲望特征。但顯然,輿論也不必以偏概全,貿然做出“中國接近進入低欲望社會”的結論。
來源:新京報 作者: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