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連續兩年虧損的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在進行勞動、人事、薪酬“三項制度”改革後,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7.7億元,一舉扭虧為盈。今年一季度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0.2%。
這家1952年建廠的老牌國企,為中國空冷換熱行業填補50餘項空白,被稱為中國“空冷設備製造的搖籃”。但因體制機制等問題,企業一度陷入困境。
新華社報道,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歷史上的榮光和如今的重生,是哈爾濱這座歷史名城、老工業基地深化改革的一個注腳。
1946年4月28日解放的哈爾濱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
“哈爾濱的發展始終和改革緊密相關。”91歲的哈爾濱市委黨史研究會副會長林楠說,1947年,還是中學生的他參加了政府財經幹部訓練班,被分配到市工商局工作。
林楠回憶,哈爾濱解放之初在農業、工商業、城市管理等領域成功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回擊了當時對中國共產黨是否有能力管理大城市的質疑。
在有“土改第一村”之稱的哈爾濱市元寶村,1946年土改工作隊在這裡打下第一根樁子,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很快形成燎原之勢,有力支援了東北解放。
“解放前哈爾濱有一些輕工業,主要是油酒米麵。”林楠說,“解放後哈爾濱工業才有了較大發展,實現了工業質量升級。”
新中國成立初期,蘇聯援助中國的156個項目中,有13個落戶哈爾濱。哈爾濱借勢加快工業改革,電機廠、軸承廠、鍋爐廠等一大批有實力的企業隨之崛起。“1957年,哈爾濱工業總產值居於全國大城市前列,從消費型城市變為工業城市。”曾擔任市統計局幹部的林楠說。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哈爾濱這座城市光榮的變革史是它今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面對東北振興的重大考題,哈爾濱近年來向國企改革、科技創新、環境優化三塊“難啃的硬骨頭”發力。
哈爾濱把混改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9月至今,哈爾濱115戶市屬國企中25戶完成混改,62戶進入最後簽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