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http://www.crntt.hk   2019-05-21 08:15:11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是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有力舉措。

  人民日報發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宋曉梧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大批農民進城務工,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農民工已經成為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2018年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836萬人。工業化快速推進帶動了城鎮化加速發展。2018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雖然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但與工業化進程相比仍然明顯滯後。特別是由於大量農業轉移人口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市民化進程滯後,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目前只有43.37%。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會導致工業化發展缺乏足夠的空間和要素,削弱工業化的後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章認為,改變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的局面,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關鍵在於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促進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長期以來,由於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存在與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等原因,農民工難以實現與城鎮居民平等就業,這是造成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黨的十八大以來,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正在形成。今後,應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城鄉勞動力市場分割問題,實現城鄉居民平等就業。堅持同工同酬,盡快消除農民工與城鎮居民從事相同職業卻獲得較低報酬的現象,提高農民工在改善生活、積累財富、促進發展、撫養子女及贍養老人等方面的能力。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

  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城鄉並軌,在制度設計層面已實現全覆蓋。但也應認識到,針對農民工群體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解決問題的思路是讓農民工享有與城鎮職工相同的社會福利待遇,盡快讓他們融入城鎮,真正成為城鎮職工;不宜為農民工單獨建立一套社會保障制度,因為那樣會進一步強化農民工與城鎮職工的身份差別。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當前,城鄉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需要加大力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城鄉雙向自由流動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此,應明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目標,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建立城鄉統一、市民與農民公平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條件。為調動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積極性,應大力推進“三權”分置改革,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將農民的戶籍變動與“三權”脫鈎,不以退出“三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同步發展,而且有利於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