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握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的深刻變化
http://www.crntt.hk   2019-05-20 09:08:39
 
  這啟示我們,對於今年的減稅降費操作,亦應從兩個維度加以認識:一方面要看到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而實施的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其規模和力度空前;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這近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在歸宿點、支撐財源以及實施途徑上都有特別講究,而並非“一鍋煮”“一勺燴”。換言之,減稅降費的主要目標已不僅是“擴需求”,而是在原有“擴需求”的基礎上,添加了“降成本”,且以後者為主。如此的安排,實系“注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的具體體現。

  今年的擴大支出操作是發揮政府投資兼容穩定需求、優化供給結構關鍵作用而推出的舉措

  文章表示,在積極財政政策語境下的擴大政府支出操作,主要表現為擴大政府投資。在中央財政層面,今年安排的中央預算內投資為5776億元,比去年增加400億元。除此之外,在地方財政層面,今年安排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為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其中的大部分可用於重點項目建設資金支持。兩個層面的政府投資相加,其規模和力度雖不能算小,但透過規模和力度深入到投資支出的具體領域和項目,並同以往的實踐和此前不少人主張或建議的擴大投資方案相比較,可以歸結出其間的兩個方面變化:

  其一,今年特別強調的是擴大“有效投資”、堅決取消無效支出,更加注重的是重點項目投資。立足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的要求,被視為“有效投資”並成為今年擴大投資重點的項目包括: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等。

  其二,今年特別強調的是將擴大投資與“補短板”相對接、圍繞著“補短板”而展開,更加注重的是投資的結構效應。立足精准“補短板”、加快補上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短板的要求,被視為“短板”並進入今年擴大投資視野的項目,除了上述列舉的“有效投資”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諸方面短板亦包含在內,其中包括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

  以擴大“有效投資”、加大“補短板”力度作為今年擴大投資操作的重點,並以此應對複雜嚴峻的經濟下行壓力,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的第三個突出變化。

  這啟示我們,對於今年的擴大投資操作,應從兩個維度加以認識:一方面要看到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而擴大的政府投資規模和力度並非一個小數;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擴大的投資鎖定的是“有效投資”和“補短板”領域與項目,而並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撿到籃裡便是菜”。換言之,擴大投資操作已不再單純瞄准於“量”,而是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聯繫起來,落實於“結構調整”項目。如此的安排,實系發揮政府投資兼容穩定需求、優化供給結構關鍵作用而推出的舉措。

  此積極財政政策非彼積極財政政策,“積極”二字不再簡單等同於“擴張”

  文章稱,從財政赤字到減稅降費,再到擴大支出,對於積極財政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政策變量越是近觀細察,就越是發現,相對於以往的理論分析和實踐樣板,當下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雖然積極財政政策的稱謂未變,繼續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還要加力提效,但在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今天,“積極”二字已不再簡單等同於“擴張”,而是在原有“擴大內需”意義的基礎上,賦予了其“結構調整”的新內涵,從而讓積極財政政策同時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

  鑒於此積極財政政策非彼積極財政政策,故不宜簡單套用以往的理論來理解當下的積極財政政策,也不宜簡單套用以往的實踐來認識當下的積極財政政策。總而言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將積極財政政策納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棋局之上,按照變化了的理念、戰略加以理解和認識,系做好當下經濟工作的必由之路。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