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營造更優環境
http://www.crntt.hk   2019-02-15 09:20:02
 
  關鍵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文章指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製造業必須加快從規模擴張型發展向高質量高效益發展轉變。應該看到,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體是企業,核心是實現發展動力的轉化,關鍵是提升企業的創新動力和能力。要重點圍繞解決製造業面臨的融資難、綜合成本高、投資收益下降等實際問題,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和創新環境,加快製造業強國建設。

  第一,進一步完善宏觀政策環境,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實體經濟創新。有效運用財稅、金融、匯率等政策工具,多措並舉切實降低製造企業的創新和運營成本,引導資本流向製造業;通過制定創新導向的普惠性政策,引導創新要素向製造業集聚,建立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激勵機制,鼓勵投資者進行長期技術創新投入;加強對需求側的政策引導,為創新打通市場渠道,使企業創新能夠在市場上獲利。

  第二,有效發揮法治和市場機製作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強化產權保護,特別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創新者的合法權益,強化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進一步完善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以環境、安全、質量等標準為市場准入和監管的手段,提高製造業發展質量,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廣新技術;打破地方保護,嚴格公平執法,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各種所有制、各種規模、各種技術路線的企業提供平等獲得創新資源和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轉變市場監管模式,建立激勵創新、包容審慎的市場監管體系。同時對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產業,允許先行先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及時總結經驗,掌握規律,逐步規範;依法依規完善企業治理結構,促進企業改進管理。

  第三,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製造業創新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合理確定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定位,完善產學研合作的利益機制,進一步開放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國家實驗室,加強研究機構與企業的研究合作和人員交流;培育和發展專業技術轉移機構,鼓勵創新創業,促進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向企業轉移;加強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完善治理結構,構建產學研用密切合作的行業共性技術平台,提高共性技術供給能力;因地制宜,打造區域技術創新服務平台,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上各類主體協同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製造業產業集群;鼓勵和引導行業優勢企業自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提高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同時吸收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編制,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計劃項目。

  第四,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於人才的轉型升級。製造業實現創新需要各層次人才。不僅需要科學家、研發人員,還需要大批高素質的一線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因此,要建立多層次人才政策,改進和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用人機制,發揮市場和用人單位在評價和引進人才中的作用。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系統設計、分類管理,構建體現智力勞動價值並且適合科研人員、企業家、管理人員、技能工人等各類人才的薪酬體系和收入增長機制,調動全社會的創新積極性。改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適應新技術變化的人才;加強持續教育,通過企業教育支出減稅等政策,加強在職培訓和轉崗培訓。

  第五,推動多種形式開放創新,提高創新的效率和質量。開放創新有利於提高創新能力和效率。一方面,要從國家層面營造有利於開放創新的生態環境,消除阻礙創新要素跨地區、跨主體流動的制度因素。另一方面,鼓勵國內各類主體之間的合作創新,促進產學研、產業上下游、大中小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同時,更好掌握和運用國際規則,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實行合作創新與技術轉移相結合,“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建立國際技術合作的長效機制,有效利用國際科技資源和市場,提高創新效率。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