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壁壘(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29日電/越南某大型塑料包裝制品出口企業的工人近來將更多時間用於迎合美國。美國每年進口價值25億美元的塑料袋中約2/5來自中國。但從9月起中國產品面臨被加征關稅,這使一些零售商在別國尋找替代供應商。上述越南公司高管說:“美國市場很難進入,我們應(趁此機會)大舉進發。”
英國《經濟學人》10月25日載文《發戰爭財:中國的競爭對手將受益於貿易戰?》,文章說,一些企業和國家地區正爭奪因貿易戰從中國“流出”的商機。如今,無論在供給鏈上位於中國上游還是下游的國家地區都在覬覦有關機會——更富裕的國家正緊盯曾喪失給中國的某些高端制造業,低收入國家瞄著中國占據主導地位的低成本行業。但貿易戰也正將這兩條路雙雙切斷。亞洲工廠(通常以中國為中心的供給鏈)幾乎占全球制造業半壁江山。供給鏈中與中國融合越緊密的國家,越有可能遭受美國關稅影響。問題是,它們從中國爭搶來的好處能否彌補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放緩造成的損失。
其實,工資上漲及中國大幅提升環保標准等因素,早在貿易戰前就令一些外企加大對現代設施的投資或搬離中國。就連一些中資企業也這麼做,他們對東南亞制造業的投資每年增長近50%。特朗普關稅只是加快了此類進程。但轉變絕非一蹴而就。多種重要因素令中國成為最大出口國。中國密集的企業群提供制造商所需的一切:南部的電子產業、東部的汽車業和北部的重工業。他們還受到中國一流道路和港口的支撑。隨著工資上漲,在華企業大舉投資自動化。中國本身也是龐大市場。
所有這些優勢使中國工廠高效運轉。專家認為中國仍有吸引力。印度工人工資比中國低75%,但效率低下使得在印度生產一件產品僅能節省約35%成本。中國勞動力大軍比所有東南亞國家總和還龐大。且如今越南等地工資和工業園地價都在迅速上漲。
結果是,中國不會被輕易取代。世行經濟學家蘇迪爾•謝蒂說,中美貿易戰將使地區其他方得不償失。從韓國芯片制造商到緬甸紡織品制造商,中國出口商的痛苦將擴散至其供應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