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確立香港的金融優勢,支持區內實體經濟發展。廣東省的產業鏈完備,已孕育不少有實力的企業,對高效的金融服務業有一定的需求,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市場和基建成熟,正可提供所需的服務。同時,若能以大灣區作為腹地,將能為香港的金融服務業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舉例說,大灣區內企業及基建等項目的融資需求,可為香港的債券市場注入新動力,有助香港建立一個活躍、流通量高及龐大的債券市場。為鼓勵更多企業來港發債,特區政府已推出債券資助先導計畫,為過去五年沒有在香港發債的機構和企業提供最高五百萬元的補貼,並提供稅務優惠予債券投資者。特區政府亦推出了綠色債券資助計畫,以資助發行機構的綠債認證成本。另一方面,大灣區內龐大的市場及快速增加的財富將為香港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帶來巨大商機。特區政府近年已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讓香港的基金管理平台更具競爭力,包括引入新的基金結構、提供更有利的稅務環境,以及透過基金互認安排擴大銷售網絡等,相信能有助基金業更好地把握機遇。
透過推動大灣區內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互通,區內金融機構間的協同,將有助促進大灣區優勢互補,使跨境資源得以充分利用,提升金融服務業效率,支持大灣區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三,集中引領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日前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已確定了中央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會加強粵港澳三地在創新和科技方面合作。事實上,大灣區內匯聚了內地多家創科龍頭企業,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是多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所在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地區作為創新集群的排名僅次於東京-橫濱地區,位列第二。據估計,大灣區內目前共有35家獨角獸企業,估值超過一千億美元,潛力龐大。要充分釋放相關的潛力,完備的金融服務業不可或缺。
香港長久以來都是廣東企業上市的首選地點。至今年七月,在香港上市的廣東企業就有231家,占內地在香港上市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一,總集資額超過7580億港元,其中接近3155億港元經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香港是大灣區內獨角獸公司上市的理想地點,除了因為香港投資者有興趣投資內地企業,資金自由度較高外,香港作為發展成熟及監管嚴格的經濟體,對企業確立品牌、開拓海外業務也比較有利。
為了與時並進,特區政府今年也推動了上市制度的改革,以擁抱新經濟環境。香港聯合交易所在今年四月三十日起實施了新的上市制度。在新上市制度下,未有收益或盈利紀錄的生物科技公司、擁有不同投票權架構的高增值及創新企業公司,以及尋求在聯交所作第二上市的合資格發行人可以在制定適當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於聯交所的主板上市。相信新上市制度能夠迎合新經濟環境,配合新興企業發展的集資需要,加強香港相對於全球其他主要上市地的整體競爭力。透過吸引更多新興企業來港上市,也有望聚集相關的資金及投資者到香港,建立濃厚的科創氛圍,使科創企業融資更得心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