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2·14惡性事件凸顯廈金融合緊迫性
http://www.crntt.hk   2024-02-28 00:05:25
 
  第二,觀察2·14事件各方面反應可知,島內民意對金門長期存在“邊陲意識”,但認識到金門特殊角色,金門當地民意則對民進黨干擾兩岸交流合作深惡痛絕,這些都可以轉化為引領廈金融合的積極因素。

  閩台、廈金融合發展,既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也要自下而上的民意認同。在這一點上,從2·14惡性事件發生後,台灣本島民意與金門在地民意的反應來看,可以充分感受到廈金和平交流、融合發展的民意基礎仍然相當深厚。首先,由於歷史原因,島內民意長期對金門存在“邊陲意識”,當大陸全面“接管”廈金海域執法權後,“台獨”勢力無法挑起島內民意反彈;其次,眾多島內有識之士深知金門對兩岸和平的特殊角色和價值,在2·14事件發生後多次呼籲台當局授權金門“地方對地方”與大陸溝通處理;此外,金門各界民意對民進黨當局政治炒作“2·14事件”強烈不滿,對廈金合作前景與民間情感深感憂慮。上述民心民意特徵清楚說明,閩台、廈金融合是民心所向、勢不可擋,應抓住時機、迎難而上,讓島內同胞及金馬鄉親真正感受到融合發展的和平紅利。

  第三,有效治理是深化融合的本質要求,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需主導“治理權”,以2·14事件後大陸在廈金海域常態化執法為契機,盡快塑造長治久安治理環境,為閩台“新四通”建設保駕護航。

  作為台灣當局的海事行政執法部門,在兩岸和平發展時期基於一中原則的溝通合作基礎上,台“海巡署”曾為維護有關海域作業秩序、保障兩岸漁民權益發揮過一定有益作用。然而,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海巡署”淪為其錯誤兩岸路線的執行者,其“治理”職能逐漸偏廢乃至異化,如今已經變為兩岸海上治理的障礙,2·14惡性事件便是例證。反觀大陸方面,長期為台灣漁民作業、補給提供便利與服務,並積極參與海上救援,打擊各種海上違法犯罪活動,事實上承擔起有效治理的責任。隨著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深化,治理思維將不斷突出,“治理權”問題擺在檯面。因此,未來推進閩台“新四通”建設等各項融合發展舉措,更需要大陸方面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以塑造長治久安的治理環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