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大學校園一隅。(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但同時也可以觀察到,相關法案通過後,美國政府也未必依法出手。宋興洲指出,例如今年7月14日美國通過《香港自治法》,要針對致使中國無法履行《中英聯合聲明》與《香港基本法》中對港承諾的人士予以制裁,但至今雷聲大雨點小,所以美國目前所有對中施壓的法案,可以視為某種戰略手法,但實質效益則有待評估。
台灣保證法通過後,是否影響繼任拜登政府的兩岸政策?宋興洲表示,國會建議美國政府對台增加軍售、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政府都會採納參考,但“總統”的政治路線仍然是關鍵。拜登當然有可能奉行國會的建議,可是,如同普遍所預測的,拜登雖然仍會制中但未必反中,其已強調,未來美中之間是競爭既合作的關係,代表拜登的對華政策不會如同特朗普那樣極端,既然如此,未來拜登政府是否會持續加強對台軍售?或在兩岸議題上刺激中國?他個人持保留態度。
宋興洲反而認為,美國再拋出台灣保證法,甚至後續持續新增對台法案,對台灣恐怕形成“安全悖論”,照理說,美國友台法案越多、台灣越安全,可是換個角度來看,中國大陸面對美方拉力增強,兩岸距離漸行漸遠的狀況下,也會產生危機意識,台灣安全風險也相對增加,因此,美方提出對台政策是利是弊,值得審慎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