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恢復勢頭良好所帶動的外貿佳績,充分說明了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中國經濟走向更加開放。 |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同比增長1.8%。11月當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09萬億元,同比增長7.8%。這是繼1至9月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以來,連續第三個月保持正增長。外貿表現超乎預期亮眼,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再添正能量,給處在寒冬之下的世界經濟帶來陣陣暖意。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分析,外貿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復甦注入新動能。前11個月,中國出口16.13萬億元,進口12.91萬億元,貿易順差3.22萬億元,增加24.6%;11月當月,中國出口1.8萬億元,進口1.29萬億元,貿易順差5071億元,增加92.6%。從需求側看,消費、投資與淨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保持連續正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無疑給以內需為主動力的中國經濟增長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這既有助於鞏固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基本態勢,也有助於強化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文章認為,外貿進出口成績大幅好於預期,是由於中國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並先於其他國家實現了復工復產。今年以來,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精准施策,靶向發力,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經濟繼續穩定恢復,生產穩中有升,需求企穩回暖,市場預期向好,尤其是減稅降費、加大對中小外貿企業金融支持等一系列穩外貿綜合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為中國外貿克難而進、逆勢上揚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外貿進出口成績亮眼,經濟恢復勢頭良好,從根本上看,是中國經濟基礎雄厚、韌性十足、潛力巨大使然。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製造業體系,無論是生產能力、供應能力還是應變能力,都具有十分顯著的優勢。雖然疫情衝擊導致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但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這些顯著優勢,極大增強了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有力鞏固了中國製造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外貿呈現持續向好、加速增長態勢,在全球貿易市場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既是中國經濟恢復勢頭良好的具體表現,更是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大勢的生動寫照。
文章指出,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中國同世界經濟深度融合,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世界經濟處於嚴重衰退之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不久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2%,歐元區、美國經濟預計分別萎縮7.5%和3.7%,而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儘管疫情衝擊仍在發酵,全球經貿活動尚未恢復正常,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呈現更加密切態勢。比如,前11個月,中國來自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夥伴的進口規模均有不同程度增長,互利共贏關係進一步扎牢。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一方面支撐了進口規模大幅增長,另一方面也給貿易夥伴對衝疫情影響提供了有益助力,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穩定與增長的強勁引擎。
文章最後說,中國經濟恢復勢頭良好所帶動的外貿佳績,也充分說明了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中國經濟走向更加開放。在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連續衝擊背景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強大國內市場能夠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需求;同時,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高質量發展,把世界市場與中國製造緊密融合,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從而,世界經濟將會更多地受益於中國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