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由量變到質變,由點的突破到系統升級,中國已進入由效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機遇期。 |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並把創新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的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於堅持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經濟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王永貴、王帥文章表示,隨著各領域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中國部分科技創新成果已達世界領先水平。科技創新由量變到質變,由點的突破到系統升級,高鐵、北斗、天宮等眾多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中國已進入由效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機遇期。與此同時,國內外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地緣政治等對全球產業鏈分工協作產生衝擊,部分核心技術出現“卡脖子”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均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科技創新必須立足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多維度、多層次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
構建科技創新發展格局
文章認為,首先,科技創新必須立足國內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供給側和需求側間的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建立以本土人才為主、引進人才為輔的高水平隊伍,整合以國內資源為主、國際資源為輔的要素市場,完善以自主研發為主、國際引進為輔的技術體系,確保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在各鏈條上的安全可控。
其次,科技創新必須融入國際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宗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通過加強與國外科技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的交叉合作,建立國際科技創新共同體;通過自貿區建設,加強多邊科技合作,建立區域科技創新共同體;通過共享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數據信息等全球科技資源,實行開放式創新和科技研發合作,通過點(創新聯盟)、線(一帶一路)、面(區域創新)、球體(全球視野)的逐層遞進和聯動升級建立全球科技創新共同體。
再次,努力構建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科技創新國內循環要依托國內創新主體,吸引國外創新主體參與,提高國內循環水平;科技創新國際循環要加入全球創新體系,利用國外創新資源,增強內生科技創新能力;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加入國內國際兩種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
完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文章提出,首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一是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將市場基礎調節與政府宏觀調控有機結合,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給予財政扶持,進行國家驅動的戰略性投資,推動創新資源向國家重點產業集聚,有效利用全要素資源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將創新鏈和產業鏈精准結合,提高創新供給能力。二是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現代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制度,重視產學研在科技創新中的聯動作用,建立產學研聯盟,增強創新主體活力。三是完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深化區域協同創新,提高區域創新能力,打造區域創新發展動力源,形成具有區域優勢的產業集群,以區域創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其次,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科技創新發展戰略。一是加強創新主體對外開放。以世界科技前沿為標準,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協同發展,整合全球創新資源,以開放的視野、全面的認知加強科技創新主體的國際交流合作。二是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創新合作。鼓勵企業在國際規則範式的基礎上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三是以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國際科技創新網絡。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實現商品和服務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和動態升級。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2020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其中全國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40條減至33條,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由37條減至30條。這將吸引更多優質的要素資源和國際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實施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再次,堅持把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點。一是加強基礎研究。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通過政府引導和稅收杠杆等政策對基礎研究提供財政支持,同時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基礎研究是長期積累的過程,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從2011年的411.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335.6億元,累計投入總額與發達國家尚有差距,仍然要保持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和投入。二是注重原始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推動科技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進行產品、技術、品牌、商業模式的創新,為顧客、企業、政府、社會等各利益相關方創造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