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很多做過胃鏡檢查的人,事後都聞“鏡”色變:裝有攝像頭的細管要順著喉嚨插到胃裡,感覺翻江倒海。如今,同樣查看腸胃疾病,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粟女士只需吞服一粒如藥丸大小的“膠囊”即可。
2018年,我國研發的、全球首台智能導航膠囊機器人亮相智博會。這個小機器人能夠大顯神通,得益於超低功耗生物芯片設計、多種生物傳感器開發、高密度系統集成封裝等技術難題被逐一攻克。
科技改變生活,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民生科技。民生科技指的是什麼?近年來民生科技的發展有哪些亮點?使之更好增進民生福祉,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加力?
科技創新民生導向日益突出,成果造福千家萬戶
民生科技,一般是指與民生具有直接關聯的科學技術,它以服務民生為宗旨,把科技成果轉化到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活動之中,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的目的。
2011年,科技部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生科技的意見》,明確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為發展民生科技的四大方向。專家表示,這些領域是民生關注的熱點,卻是以往市場投入的盲點,投入機制、產業鏈規劃等方面存在短板。“十二五”開始,我國科技發展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圍繞民生熱點,開展了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組織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並組織實施國家民生科技行動。
以百姓最為關心的醫藥創新為例,“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醫藥專項方面,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開展的科研攻關碩果累累。截至“十二五”末,累計90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在肺癌、白血病防治等領域打破國外專利藥物壟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