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勤認為,“一帶一路”不只屬於中國,它屬於全世界。“一帶一路”在各種場合、情勢下突出強調它的存在性,很可能會跟其他國家的發展規劃和利益產生衝突,如何更好的、更有機、更完整的結合其他國家發展戰略,對於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他建議,中國必須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當中廣泛吸取其他國家的經驗,如此以來“一帶一路”才能夠獲得成功,才能持久。
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孫壯志發言時提出,“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兩者有一定聯繫,在合作理念、合作目標、合作平台、具體項目落實上都有相通之處。但兩者也有很大差別,“一帶一路”全球通是全球大融合,各國自主選擇;而上合組織是區域合作機制,是政府間的合作組織,有特殊的國際主體,兩者是不同層次的合作。既要看到“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發展過程當中的進展和成果,也要看到存在的風險和挑戰。
孫壯志建議,要把“一帶一路”和上合組織放在中國外交的總體布局當中分析、研究、判斷,並注意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關注中國國內發展和對外交往的關係,及其與“一帶一路”、上合組織組織的關係;二是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需要戰略利益的擴展;三是十九大提出兩個構建即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取得的成果應支撐兩個構建的實現;四是“一帶一路”、上合組織的經營發展是長期的過程,會有起伏、困難。
前中國現代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室主任許濤表示,“上海精神”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相當吻合;上合組織成員國所覆蓋的地區和“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重點推進地區是高度吻合;二者在經濟合作領域當中的推進重點也是有高度吻合。但還是要把兩者的差異性找出來,一致性和差異性都清楚之後,兩者間關係以及如何構建的良性互動,就會很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