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建宗語中評:大灣區可緩解香港發展壓力
http://www.crntt.hk   2018-05-24 00:18:05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原香港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何建宗(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記者 蘭忠偉)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召集人、原香港發展局局長政治助理何建宗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香港回歸21年,國家提到要為香港人在內地提供各種便利措施,過去香港人被認為是港澳同胞,但其實也是境外人士,有一套參照外國人的管理方式去處理港澳事務,這個思路需要改變,另外,在個別領域個別範疇需要有相關的配套政策,這樣才能讓香港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何建宗介紹,改革開始初期,香港有一批中小型工業遷移珠三角,伴隨著一批到內地就業創業的香港人士。此後廣東省開始轉型升級,勞動密集和技術水平不高的工業逐漸被淘汰。近五年至十年,香港人到大灣區發展的人群在學歷上有所提升,與過去的傳統產業不同,現在專業人士、金融、科技人才到大灣區發展就業的比例在逐步提升。

  何建宗指出,近幾年,廣東省出台了許多創業政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或是在香港有工作經驗的港人,願意到大灣區去創業。同時,創業項目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準在上升。何建宗提到,現時港人在內地就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需要辦理就業證,但是就業證申請較為繁瑣,且耗時長,這是一種既過時又類似於管理外國人的方式,已經不合時宜。

  “現在很多港人,尤其是在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在內地找工作是比較吃虧的,因為企業需要幫助辦理就業證才能夠合法聘用,而內地學生卻不需要,這就不是同等待遇。”何建宗指出,一國兩制青年論壇要推動的,其實也是所謂的同等待遇或是公平待遇,並不是要對港人有特殊待遇,只是某些行政手續應去繁化簡,讓香港人和內地人有平等的就業機會。

  何建宗表示,根據一項民調顯示,願意到大灣區生活就業的港人佔香港總人口的20%,雖然比例不高,但這是一個合理的正常現象。他說,大部分人都會首選在自己的城市居住,如果所有香港人都願意去大灣區,說明香港出現問題。大灣區只是給香港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發展的選項。

  “一部分香港人或者是年輕人願意去大灣區,有關部門就需要提供更好的條件和相關的配套政策,這對香港土地的壓力,各方面的壓力都可以起到紓緩作用。”

  何建宗說,反對派、本土激進者對大灣區的反對聲浪很大,但並不是主流,亦是少數。香港有很多內地背景的港人,若未來基礎設施、交通更加完善,並且港人在內地的購房政策也有所開放,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到大灣區發展。

  “如果香港有10%的人口願意去大灣區,也就有70萬人。未來十年我認為是會出現的,從生活環境和房價來看,大灣區九個市,平均房價是香港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如果基建完善,無論是工作、居住還是退休生活,會有更多港人願意從香港轉移出去,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何建宗說。

  何建宗對中評社表示,全世界的大都會都會擴張,但香港是一個例外,因為“一國兩制”以及歷史原因,香港的發展空間只有1100平方公里,這是不健康的。現在大灣區打破了“一國兩制”的一些壁壘,才使得香港成為一個正常的可發展城市。“深圳人口有1200萬-1500萬,經濟發展很快,有很多可以開發的土地,比如龍崗、坪山,但是香港沒有這些土地,香港可能有一些郊野公園,但是要開發這些土地的難度可想而知。現在特區政府辛苦地找土地,每年提供大約3萬間單位,如果包含公屋只有4-5萬。未來每年都可能有幾萬人去大灣區居住和發展,這樣就紓緩了香港土地供應的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