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9日電/北青報:財政金融雙向“輸血”修復市場“造血”功能
來源:北青報 作者:張敬偉
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會議指出,要進一步通過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疫情之下,全球救市的標配動作有兩個,一個是財政支持,一個是貨幣寬鬆,中國也不例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遭受疫情給社會經濟和市場民生帶來的巨大損失。雖然中國率先復工復產複商複市,但由於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使得供應鏈受阻,勢必衝擊中國經濟。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8%,第二季度能否轉正頗受關注。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中國經濟不會V形增長,但也不可能是L形。
5月份經濟復甦呈現向好態勢。數據顯示,5月下旬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91%,全部工業復工率接近100%。此外,供給側的恢復基本完成,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比去年同期增速近低0.6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第一次由負轉正,從4月的-4.5%上升到1%。然而,行政推動下的高復產率和現實中的產能利用率及達產率常態化還有差距。數據顯示,到5月下旬,產能恢復到八成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占67.4%,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還有有資質的建築業都存在一定比例的企業達產率不足50%。
中國經濟即將迎來半年考,轉正或接近轉正都算是不錯的成績。中國經濟下半年需要持續平穩發力,這就要求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貨幣政策也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在滿足足夠流動性的同時,精准施策補短板,尤其要向中小微企業傾斜,解決中小微企業長期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簡言之,市場亟須財政、金融雙向“輸血”。
財政政策方面,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超規模”。財政赤字規模達到3.76萬億元,新增1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同時減稅降費預期規模達到2.5萬億元。這樣算下來,今年財政刺激規模將可能達到11萬億元,比去年擴大了3.8萬億元,增幅高達52%,國家預算擴張的規模和力度不容小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