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讓“熱愛勞動”停留在學生作文裡
http://www.crntt.hk   2019-06-17 17:13:15
中國一家汽車用鋰電池生產企業的工人在生產線上工作。(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2019年中國的高考剛剛結束,由於多處考卷(甚至有英語考卷)中,出現了有關勞動的作文考題(作文在考試中占分較高),一方面是由於中華民族自古有“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的古訓,另一方面則是當下中國青少年一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尷尬。一時間,“勞動”再次成為海內外關注的輿論話題。

  美國《僑報》6月13日載文《莫讓“熱愛勞動”停留在學生作文裡》,文章說,高考過後,就有大陸媒體發布調查報道稱,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只有12分鐘,而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并稱中小學生自理能力缺失與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勞動時間、勞動能力“雙赤字”情況突出。

  這種“雙赤字”的出現,絕非一兩個案例體現出來的,媒體稱,接受調查的一些青少年有好逸惡勞、嫌貧愛富、不勞而獲等不良心態,這其實折射出的是中國當前的勞動價值、勞動教育以及財富分配結構的異化,值得各方警醒。

  首先,勞動觀念異化。

  受益於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民衆逐漸富裕起來,70後、80後父母本來就是獨生子女一代,勞動已經被其上一代承擔了很多,在他們的觀念中,勞動觀念就被淡化了。“如果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要去掃大街,當清潔工,進工廠,種田……”,在青少年一代的觀念中,勞動鄙視鏈已然存在了。工作分貴賤導致很多學生談及理想時早已不是科學家、建築師,而是老板、網紅、股神。

  靠上一代的福蔭而不勞而獲遠比自己身體力行雙手創造價值更能獲得尊崇與艶羨,這種畸形的價值觀大有蔓延之勢。

  其次,勞動時間被占用。

  當高考成為教育的核心目的(如果不能說是唯一目的)的大環境中,從學校到家長,從教師到學生,很難有人會將勞動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來看,原因很簡單,因為考試不考。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