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新年伊始,“暖”風不斷。繼央行降准之後,1月15日上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央行再度向市場釋放“暖”信號。隨後,1月15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座談會上表示,允許經濟增速有一定的彈性浮動,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斷崖式下跌”。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不放。
證券時報發表記者魏書光評論文章表示,顯然,無論從三部委減稅降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和央行加大“精准滴灌”,再到總理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都在向國人傳遞一個反覆強調的目標,強化逆周期調節,保證經濟不能斷崖式下跌,給社會釋放一顆堅定信心和良好預期的定心丸。
文章分析,站在目標管理角度來看,這些計劃實施的措施中包含了多個目標導向。既要減稅,又要財政擴張,還要去杠杆和防範債務風險;既要防止金融風險、還要貨幣寬鬆、又要匯率穩定。儘管這些任務繁重,且訴求眾多,但是盯住目標區間做出決策,允許經濟在區間彈性浮動,恰恰體現了本屆政府施政的鮮明特點。畢竟,面對不斷萎靡的總需求,逆周期調節措施或可在市場極為低迷時提供一些反彈驅動力。
同時,供給側改革推動的市場出清更亟待推進。部分領域轉型緩慢,客觀上成為了整個經濟更新升級的包袱,也會令政策騰挪空間持續窄化。任何一國都沒有任何足以匹配的政策資源,去逆轉金融調整趨勢的自我實現。
而從人口周期角度看,我們已走在繁榮頂點的右側,未來的真實增速會存在一定的壓力。本質上來說,基本的支持條件也早已發生了逆轉。
對於這一點,資本市場是非常清醒的。需求、投資等要素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並對二級市場形成了影響。而在資本市場之外,每一個階層都要勇於接受現實,市場的問題讓市場解決,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保持戰略定力,這是關鍵之關鍵,冷靜面對逆周期調節。
文章指出,對一個國家而言,保持戰略定力,是要著眼大局,謀准大勢,把握好度。有定力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而是要把握好變和不變的關係。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是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穩”也好,“改”也好,是辯證統一、互為條件的,關鍵是要把握好這兩者之間的度。
保持戰略定力,無疑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保持戰略定力,是當下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經濟社會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必須認真落實並執行到位。作為普通人,我們同樣應該保持定力。定力是把握自己、掌控自己的決心和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保持定力,就是要增強自覺、戰勝自己,將外在要求與內在約束有機結合。這是加強作風建設、提高黨性修養的基本要求,也是確保各項紀律和規矩落到實處、發揮作用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