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情或許沒有這麼簡單。美國人對於中國崛起危機感之彌漫是空前的,貿易戰在許多美國對華鷹派看來,可能是延緩中國崛起的最後機會,沒有貿易戰,還會有別的什麼戰。美國國安戰略和國防戰略已經將中國定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儘管目前尚未在全民形成以中國為敵的情緒,但某些精英已經在掀動這種暗潮,將“間諜”、“代理人”等聳動的帽子扣向那些對華友好,與中國有密切往來的美國人士。在美國外交學界,將心比心地為中國說公道話已經成為“政治不正確”,所謂的“知華派”、“熊貓擁抱者”更是緘默不言。
日前在國會山舉行的一場關於中國挑戰的聽證會上,參議員馬基問:為何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的民調顯示,雖然有62%的美國人說中國是正在崛起的軍事大國,但只有39%的美國人認為中國軍力是美國人面臨的最緊迫威脅?如何縮小這種差距?顯然在一些議員看來,美國普通民眾不那麼在乎“中國威脅論”是危險的。事實上,多個民調也發現,美國年輕人對華觀感好於年長的人,美國普通民眾對華觀感好於精英階層。但這種狀況是脆弱的,當美國精英和媒體不斷炒作中國對於美國“全方位”的威脅,並要求美國對中國挑戰有“全政府”的應對,甚至對美中正常的人文交流也橫加阻攔時,美國形成更加激烈的反華民粹情緒,不是沒有可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美中兩國領導人借助民意,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自己想要的議程,但一旦美國的反華民粹情緒與中國的反美民粹情緒兩股暗流激化成汹湧大潮,並頂頭激蕩,美中關係的掌舵人還能保證這兩艘噸位已基本相當的巨輪不會發生一損俱損的撞擊嗎?誰能付得起這種撞擊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