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穩投資作為“六穩”的重要方面,既是應對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有力舉措,也是發揮投資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性作用、謀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遠之策。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瞿長福評論文章表示,當前,中國已經具備穩投資的基礎和條件。面對經濟承壓、穩中有變的情況,我們有及時發揮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的空間;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不少短板和弱項需要補齊跟上,需求潛力很大;儲蓄水平較高,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工具箱”很豐富;民間經濟活躍,外資仍然看好中國龐大消費市場和投資市場;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宏觀調控能力和方法手段更加適應市場經濟變化。
與以往不同的是,穩投資並不是走過度依賴投資的老路,也不是為了解決一時困難搞強刺激和“大水漫灌”,而是把解決難題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以新發展理念在紓困解難中走上新發展道路,穩高質量的投資。穩投資切入點將更准,支持環境更穩健,更有利於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更有利於抓住既能夠滿足群眾期盼,又有利於拓展內需、促消費、補短板,不會導致重複建設的重大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文章分析,具體來看,穩高質量投資要著重解決好三方面問題,即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
投什麼?在投資領域和方向上,要符合經濟增長規律和產業發展趨勢,防止在穩投資口號下,各地爭先上項目、拉工程,導致無效建設或“半拉子”建設。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穩投資重要的是穩實體經濟投資,特別是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製造業投資,避免投資“脫實向虛”。目前,中國製造業不少方面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壯大新動能等方面,轉型升級空間很大。此外,在基礎設施領域、民生領域等都存在許多弱項“短板”。
誰來投?多年來,中國投資主體主要包括政府、國企、民企和外企。政府投資並不是不需要,但要精准科學,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粗放式投資,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甚至一手包辦。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政府投資更要做好“店小二”投資和“引導式”投資,重點投向經濟發展短板和民生社會領域,拉動和撬動社會資本。當前,穩投資尤其要從優化營商環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入手,釋放民間投資積極性,提振民間投資信心,穩定外資,引導投資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轉變。
怎麼投?科學解決怎麼投,是確保穩投資發揮穩增長作用的關鍵。在投資方式上,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則,按照市場配置資源要求改革體制機制,確保有效投資,提升投資效率。現在有的地方財政要麼有錢花不出去,一些地方發債資金長期閑置,要麼有了錢亂花,沒有錢也亂花;一些國企投資效率低,過度投資,或者追求投資總量;一些民間資本不能投、不願投、不敢投、不知往哪裡投;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既有體制機制問題,也有思路方法問題。
解決投什麼、誰來投、怎麼投,根本辦法在於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只要方法對頭,措施對路,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和防風險意識,穩投資就能對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