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美貿易摩擦發展趨向與兩岸經貿合作方向
http://www.crntt.hk   2019-01-23 00:12:58
  中評社╱題:中美貿易摩擦發展趨向與兩岸經貿合作方向 作者:鍾焰(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通常兩個大經濟體發生貿易摩擦是有一個過程的,解決之道是由點到面,分階段依據雙邊經濟發展態勢從解決單一行業競爭到整體市場經濟關係逐次進行調整。而中美貿易摩擦卻似乎採取了跳躍式發展的節奏,這是由中美經濟關係的密切性和特殊性決定的。未來由於中美結構性矛盾的經貿爭端不會停止,中美圍繞貿易問題的長期博弈仍將持續存在。台資台企要抓住中國大陸經濟轉型發展的契機,在以下三個方向增強力度:第一是加強兩岸的產業科技和技術標準合作;第二是加強兩岸金融創新合作,服務兩岸中小企業;第三是將兩岸的經貿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擴展。

  一個階段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正由貿易領域向整個中美經濟關係乃至政治軍事關係延伸。中美貿易摩擦將會向何處走,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未來長遠的發展,值得我們認真觀察,而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兩岸經貿合作的新空間也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一、中美貿易摩擦將由短期劇烈衝突轉化為長期博弈

  與中美貿易摩擦相類似的,從1968年到1996年,日美貿易摩擦持續了近三十年,對照日美貿易摩擦的進程,對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發展趨勢我們會得出一些方向性的啟示。日美貿易摩擦近三十年的進程呈現階段性發展的特徵,期間就日本輸美商品有六次大的交鋒,每次持續2到6年不等。從1968年到1985年,日美圍繞具有優勢競爭力的日本輸美商品有過四次大的交鋒,每次圍繞單一行業的商品進行談判,交鋒時間保持在兩年左右。這一階段,衹要日本的哪個產業發展快了,構成對美國產業的競爭威脅,就會成為美國的攻擊目標。雙方逐次圍繞紡織品、鋼鐵產品、彩電、汽車展開貿易攻防戰,交鋒的結果是簽訂了一系列的有利於美國的行業性生產和進出口管制協議。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日本的電子產業科技開始全面趕超美國,美日之間的貿易摩擦從單一行業向多元化行業領域擴展,1985年至1991年,日美圍繞半導體、大型電腦和電信通訊業展開長達6年的談判,2次簽訂日美半導體協定和4個市場協定,並達成日元升值的廣場協定和擴大開放日本內需市場的前川報告。從1989年到1996年,日美進一步就市場結構性障礙問題如排他性政府採購、金融和其他市場管制、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等簽訂了日美結構性改革協定、日美保險協定和日美全面經濟改革協議等。

  由此可見,兩個大經濟體發生貿易摩擦是有一個過程的,解決之道是由點到面,分階段依據雙邊經濟發展態勢從解決單一行業競爭到整體市場經濟關係逐次進行調整。而中美貿易摩擦卻似乎採取了跳躍式發展的節奏,這是由中美經濟關係的密切性和特殊性決定的。自中國2000年加入WTO以來,對外經濟交往日益密切,中國以自己的人力、土地和資源低成本優勢與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形成緊密的優勢互補式的全球產業分工格局,推動了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因此過去中美之間雖然在光伏、輪胎等產品上有過爭議,但雙方都認為中美在雙邊貿易中是雙贏,美方認為中國是美國日益重要的市場,中國在遵守國際貿易準則方面雖不完美但進步很大,雙方很快在一些具體的貿易問題上達成協議。

  但特朗普當選執政以來,秉承美國優先的原則,推動降低美國的貿易逆差並吸引製造業回流,而中國作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和世界發展最快的、最重要的製造業大國,自然成了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首要打擊對象。特朗普一改以往的從單個行業入手逐次開展貿易戰的做法,直接挑戰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市場開放模式和產業政策,試圖迫使中國全盤接受美國的貿易政策主張。這令中國政府完全無法認同美國政府的觀點。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相關產業政策是依據中國經濟的實際發展階段和市場結構特點內生而成的,存在著不足,但主體是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對不足之處的改革始終在推進中,但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國逼中國簽城下之盟的目標是難以達到的,事實上,與中國產業鏈高度結合的美國經濟本身也沒有做好與中國經濟即刻分道揚鑣的準備。因此,在G20會議上,中美雙方還是找到了階段性緩解雙邊貿易摩擦的辦法,雙邊的關稅戰沒有結束,但有所緩解,雙方致力於達成一些中間性的緩衝期協議,以穩定市場的預期。但未來源於中美結構性矛盾的經貿爭端不會停止,中美圍繞貿易問題的長期博弈仍將持續存在。

  二、中美貿易摩擦與中美戰略競爭關係的形成緊密相關

  美國政府在當前之所以拿中美貿易關係說事,關鍵在於美國一直把自由貿易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政策工具運用於美國的國家戰略實踐。過去美國產業競爭力強盛時,美國強調自由貿易和雙向開放市場,實際是以不平衡的產業競爭力為依託擴大美國經濟和企業的優勢影響力。而一旦當競爭對手的產業技術和市場競爭力上升構成對美國產業和企業的挑戰時,美國又會舉起公平貿易的旗幟,綜合性運用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來阻止競爭對手在雙邊市場上獲得對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

  當年的日美貿易戰的緣起就是日本的產業計畫構成了對美國經濟的全面挑戰,美國為此發動了一場前後跨度達近三十年的"公平貿易戰爭",迫使日本放棄其產業計畫並全面開放國內市場,維持了對日本的全面競爭優勢。今天中國經濟發展的規模和技術進步的速度也使美國感到日益不安。

  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的目的絕不衹是簡單地減少美中貿易的逆差,他是美國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信徒,他認為自由貿易的目的在於促進本國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的發展,這既能增加國家稅收、又能推動技術進步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並促進國民充分就業。如果自由貿易達不到這樣的目的,那就不如棄之如敝帚。特朗普現在舉起公平貿易的大旗,發動中美貿易戰的實質目的是全面壓制中國經濟競爭力的快速上升,強化美國的長期戰略競爭力優勢。與日美貿易戰不同的是,鑒於中國目前的國際戰略地位遠高於當時的日本,因此為確保美國對華競爭戰略的成功,美國將超越美中雙邊的範圍以及貿易摩擦的領域,在全球範圍國際經濟組織和更廣泛的經貿科技文化領域開展與中國的較量。

  未來美國將在三個方向上對中國施加戰略性的壓力:第一是全面孤立中國的國際經貿環境。美墨加協議針對第三國的市場經濟身份的限制條款,還會複製到美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相關協議上去;同時美國還會聯合其他西方盟友推動主導改革WTO等國際經濟組織,為中國參與國際經濟活動設置高門檻。

  第二,美國將加強對中國高科技技術引進的封鎖。美國會嚴格審核中國企業的在美投資併購活動,並聯合其他西方國家加強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限制。

  第三,美國會在中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以及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敏感戰略問題上不時敲打中國以施加壓力。

  中國未來也必然會在以下三個方面積極作為以對沖化解外部壓力。首先是增大投入加強自主科技研發,為中國產業競爭力的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基礎和動力。其次是通過擴大國內市場開放和深化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國的對外經濟交往,擴容中國與世界各國自由貿易的“大家庭”。再次是努力提升國內人民的生活水平,通過降稅增加國民個人收入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吸引國際國內投資,擴大中國內需市場,對沖外部市場局部的的收縮。

  三、新形勢下的兩岸經貿合作方向

  就兩岸經貿合作而言,未來台資台企要抓住中國大陸經濟轉型發展的契機,在以下三個方向增強力度:

  第一是加強兩岸的產業科技和技術標準合作。技術標準是發明創新和商業化之間最重要的橋樑,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科技發展迅速,但全球性的技術標準都還沒有成形,這是實現中國產業和標準換道超越的良機,也為兩岸科技和技術標準合作打開了巨大的空間。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在會同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高級智庫制定推進標準化戰略的行動綱領《中國標準2035》,2018年3月已經正式在中國工程院啟動。將先從IC設計、虛擬實境、智慧健康養老、5G關鍵零元件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定做起,未來要推動物聯網、信息科技設備互聯與太陽能領域的國家標準,進而成為國際標準。龐大的大陸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鏈,是中國大陸在技術標準上企圖要自力更生的優勢之一,最近幾年已經有幾個龍頭企業開始浮現。長久以來一直緊跟著歐美產業生態系和技術標準的台灣企業,也開始一家接著一家加入,在手機、5G和物聯網等產品上,已吸引了許多台灣企業加入,包括台積電、大立光、嘉聯益、聯詠、欣興、晶技、華通、升達科等廠商,都是華為的合作夥伴。台灣企業並有意參與中國大陸的5G和物聯網建設的網通、手機和工業電腦廠,如中磊、宏達電、研華等,都積極呼應中國大陸的產品規格。

  第二是加強兩岸金融創新合作,服務兩岸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兩岸金融服務重要的需求對象,也是服務難點所在。大陸中小企業眾多,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量大,但也存在著抵押不足、信用缺失,授信困難的問題,而台灣金融改革起步早,在普惠金融、中小微企業放貸技術、信用擔保體系方面積纍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兩岸金融機構可以深化合作,逐步建立兩岸金融技術合作體,通過加強IT系統建設、互聯網智慧技術以及風險防控技術等創新合作,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科技生態體系,開放大數據分析,擴大網絡服務對象,發展多元化的兩岸金融創新產品,支持兩岸中小企業的發展。

  第三是將兩岸的經貿合作向一帶一路沿線擴展。一帶一路建設目前正由規模化發展向精耕細作轉型,這為台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機遇。台資企業在配套中國大陸在一帶一路上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後續建設方面,諸如配套產業園區的建設管理、城鎮互聯網體系的運營和內容提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場開發等領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1月號,總第253期)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