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中評社 李娜攝) |
國民黨前主席特別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黃清賢指出,從2009年開始舉辦的海峽論壇,年年都有經貿領域的經濟讓利,但從2016年開始,對台灣經濟的讓利基本消失,改以頒布吸引台灣民眾西進的大陸便民政策,推動體驗式交流。
黃清賢認為,大陸以“去”、“行”、“住”的便利,拉近台灣民間與大陸的實質關聯和情感。事實上,因為同文同種、地緣相近等因素,兩岸青年期待有機會建構相互信任的互惠合作,所以台灣青年面對新的兩岸實力對比,願意西進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以大陸對台友善的觀點,正面看點惠台措施且運用。
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講師、法學博士王理萬表示,台灣人才西進大陸已經成為近年海峽兩岸交流的“現象級話題”,但目前對台灣人才西進大陸現象的解讀和認知仍然非常單薄,基本把該現象視作臨時性、政策性和非政治性的事件。但若將該現象放在兩岸人文交流和大陸發展的“大歷史”視角中,可以看到這一現象有複雜的制度基礎,而且從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諸多變化。
王理萬認為,接下來惠台政策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第一,人事制度仍然是台灣人才進入大陸“體制內”的屏障;第二,引進台灣人才時,還應該多關注普通人才;第三,各個部門落實惠台政策的步伐不一致,且缺乏一個全面的、統一的、權威的惠台政策發布和獲取平台。
空中大學公共系教授李允傑談及兩岸青年創業交流的合作機遇,表示台灣服務業屬於相對成熟的經濟體,有技術、研發、人才與完善的培訓制度;大陸有資金、市場和人力,兩岸服務業合作空間大。為阿里兩岸青年創業的合作,或者台青到大陸創業,主要可以關注在服務業方面面。台灣如何透過兩岸服務業的市場開拓,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創造更多青年創業就業機會,是朝野必須共同思考的問題。
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劉性仁認為,台灣太陽花事件後,大陸對台青年交流工作更為重視,對高校進行青年交流也積極推動。大陸希望加強兩岸青年交流的廣度與深度,讓沒來過大陸的台灣學生來大陸參訪,進行體驗式的交流。未來大陸對台青將以鼓勵與資助的方式,期待兩岸青年不斷增進了解,密切骨肉親情,拉近心理距離,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