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日電/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親自謀劃部署、親自指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形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開辟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和實踐的新境界。
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理論意義、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世界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新高度。黨的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將成為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新窗口。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並且獨特的地理環境加劇地區間的不平衡,這是我國基本國情的重要內容。如果資源環境問題解決不好,我國發展的空間和後勁就會越來越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作出深刻闡述,對生態環境保護應堅持什麼、反對什麼作出明確回答,貫穿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引我們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引領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闊步前行。
國以民為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已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順應人民意願,將生態環境提升到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思路、重大原則、方法路徑以及當前任務作出科學謀劃和部署,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了實踐指南。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正逐步展現在世人面前。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面對生態環境挑戰,全人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必須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凝結著建設清潔美麗世界的美好願景,在大國治國理政實踐中獨樹一幟,彰顯中國特色、戰略眼光和世界價值。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決維護多邊主義,建設性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貢獻,將不斷提升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
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內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新視野、新認識、新理念賦予生態文明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是黨中央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
深刻闡明人與自然關係,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等等。這些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深刻闡明發展與保護的關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闡明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辯證統一的關係,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內涵。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到各地考察和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多次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等。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自然生態是有價值的,將自然價值、自然資本轉化為經濟價值、物質資本,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發展與保護協同共進,必須不斷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改革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做到“捧得金山來、留得青山在”。
深刻闡明環境與民生的關係,提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化和拓展了民生的內涵,闡明生態環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積極回應。這些重要論述指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深刻闡明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一個具有自組織功能的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繫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這些重要論述揭示了生態環境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發展規律,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基本遵循,要求我們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