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消費強刺激,經濟活起來
http://www.crntt.hk   2020-04-20 10:18:02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短期內技術和資本基本上是給定的,經濟復甦與就業的關係也就無法割裂:就業增加了,經濟就增長;反過來,沒有經濟增長,也不可能有就業的上升。

  受消費制約,增加流動性和減稅等措施的作用有限,因為企業如果沒有訂單就不會開工,因而也不需要流動性,同時減稅也失去了意義。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提高全社會的有效需求,但建設周期長,效果也不容易傳導到中小企業那裡去,因而在短期內起不到促進就業、增加民眾收入的效果。而且,大規模地搞基建後遺症很多,其中債務的再次累積是必須關注的問題。自2017年起,中央政府在“去杠杆”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再次大量上新的基建項目,有可能讓這些成果付之東流。

  要提振消費,就需要知道消費下降的原因。筆者認為,首要原因是民眾還沒有從防疫心態中緩解過來。進入3月份以來,各地陸續降低了防疫等級,然而多數民眾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因而不敢出門消費。第二個原因是地方政府對於疫情仍然高度警覺,對消費場所還有較多限制,強化了民眾的防範心理。第三個原因是經濟停擺之後民眾的收入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4.6%。消費的基礎是收入,收入下降會帶動消費下降。

  搞清了消費下降的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當前最為重要的是提振民眾的消費熱情,在防疫和經濟復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根據現有的流行病研究成果,新冠病毒極有可能長期存在下去,因而在疫苗研發成功之前,全世界都必須學會與病毒長期共存。一般而言,疫苗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普遍應用,由此推算,今年內見到疫苗的可能性較小。從現在到年底還有七個多月時間,顯然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在如此之長的時間裡一直採取隔離措施,常態化防疫才是唯一可行的選項。

  社會上有許多人擔心疫情會二次暴發。儘管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過去幾個月的事實證明,只要保持對疫情的嚴格監控,一旦發現傳播苗頭就及時做出反應,我們完全可以把疫情消滅在萌芽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