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視台港歷史教育的嚴重偏失
http://www.crntt.hk   2019-11-22 00:15:59
不論是台灣或香港,要正史清亂,都是一場很艱苦的長征。
  中評社╱題:正視台港歷史教育的嚴重偏失 作者:陳建仲(台灣),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

  一、前言

  李登輝執政時期,在1990年以因應解嚴後的社會發展為由,提出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各級學校不再受限於國立編譯館統一編修的課本;自此,台灣中學生走上歷史課綱改編的長路,造成解嚴後出生的台灣青年,逐步走上和父祖輩不同的史觀乃至改變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輸送道路。終於在2014年3月,爆發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抗爭運動,在本土論述拿香跟拜的國民黨,終於在2016年的總統和立委選舉雙雙慘敗,民進黨在經歷陳水扁執政時期嚴重貪瀆的重創後,竟能迅速重返執政,蔡英文更誇口台獨是台灣青年的天然成分。

  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竟也和台灣一樣,走向民族乃至國家認同的兩極化對立,香港市民從去殖民化後的擁抱民族、響應愛國思想,逐步走上爭普選、反陸客,反愛國教育之路;從2014年9月爆發爭特首普選的占中抗爭,演變成2019年的反逃犯條例漫延數月的街頭抗爭;從占領中環爭普選、升級成街頭無差別暴力要求反一國兩制、香港完全自治乃至光復香港、香港獨立。香港幾乎完全複制了台灣在文化和教育上,強調中國和本土二分法,乃至以本土替換中國的正統史觀的異化。

  清朝學者龔自珍曾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從台灣積極修改中學生歷史課綱、香港反對派也發動港史的新解讀,以校園對抗特區政府和北京當局的抗爭,足見歷史課綱的修改,在台港的反中抗爭中,占有最關鍵的地位。 

  二、台灣歷史課綱的篡改

  台灣高中課綱30年來主要變動有七次:統編本—>88課綱—>95暫綱—>98課綱—>101新課綱—>104微調課綱—>108微調課綱。台灣自李登輝執政時期,在1990年以因應解嚴後的社會發展為由,提出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各級學校不再受限於國立編譯館統一編修的課本。1995年在連戰內閣時期完成修訂,發布高中課綱,1999年開始實施,統稱88課綱。88課綱中,台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於中國史之中。同時,教育部於1997年推出《認識台灣》教材,分為社會、歷史、地理三册,首次將台灣相關史地整合成單一課程,在國中教授,在《認識台灣》的教材中,即涉及台獨意識及日本皇民史觀。

  2001年,陳水扁主政時期,以因應九年一貫教育課程的實施為由,重新修定課綱,在歷史課綱中,台灣史首次獨立成册,脫離中國史範圍教授,將中國明清兩朝并入世界史教授,主張學生應由本土歷史開始學習,進而學習中國史與世界史。但2003年課綱公開後,受到立委及媒體強烈抨擊而暫停修訂。

  阿扁連任後,2004年教育部長杜正勝重新推動,以“普通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名稱公布,在2006年開始使用,但因為95暫綱未完成完整的修改流程,衹能作為過渡之用,被稱為95暫綱。課綱以“對教科書不當用詞進行檢核”為由,含括中小學及高中各版本教科書,全面修改與中國相關字詞。如“國父”改為“先生”,“國字”改為“中國字”,“國歷”改為“陽歷”,“光復”改為“戰後”等用字,實際上是實質更動史觀與史實論述、建立台獨史觀的開端。

  2008年馬英九勝選後,在10月,教育部擱置國文科與歷史科課綱,重新進行課綱調整,原預計於2009年(98學年度)開始施行,統稱98課綱,但卻在11月公告暫緩一年實施,改稱99課綱;其中歷史與國文兩科仍采用95暫綱,等於虛應故事,繼續使用被綠營竄改的歷史和國文課綱。之後,馬政府又提出101課綱,直到2014年才著手研擬104課綱微調,希望趕在卸任前推動。

  簡單對比104課綱台灣史課綱微調處,就可以發現個中奧妙:“原住民”改為 “原住民族”;“國際競逐時期”改為 “漢人來台與國際競逐時期”;“鄭氏統治”改為 “明鄭統治”;“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台灣改為“光復”台灣;當代台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叙述;“大航海時代”改為“漢人來台與大航海時代”;“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新增“台人與抗日戰爭”;“多元文化發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删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豆事件;“清代治台政策”改為“清廷治台政策”;新增台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台尋求支持,以及台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慰安婦”改為 “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

  遺憾的是,馬英九卸任前的回光返照,竟然被綠營執政縣市發動“反黑箱課綱運動”抵制,馬政府2015年7月宣布新舊教科書同時使用;實際上沒有改變歷史課綱被綠化的長期軌道。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第二天立即停止并廢除104課綱,2017年另提新版課綱修正,高中歷史新課綱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三個分域,中國史改在東亞的架構下討論,突顯“台灣地位未定論”,質疑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台澎地區的正當性,批判國府治台作為,成為2019年9月正式上路的《108課綱》。 

  三、歷史課綱修正的衝擊

  自此,台灣中學生走上課綱改編的長路,透過歷史課綱的修改,不但逐步廢除兩蔣時期的國府法統論,連帶植入去中國化,鞏固台灣主體性,否定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連結性,形成台灣人對大陸人,台灣對中國的兩極對立;進而壓縮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一部分等論述的存在空間;形塑中國是獨裁且落後的,大陸人是低等的,中國人野蠻欺壓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語是母語應取代北京話,台灣經濟應擺脫對大陸的依賴,台灣史應獨立於中國史之外等新台灣認同正統論,造成解嚴後出生的台灣青年,逐步走上和父祖輩不同的史觀乃至改變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輸送道上。

  整個歷史課綱修改,充斥外力介入的痕跡,包括妖邪化國府戒嚴統治、美化日本侵台統治的“殖民進步論”、切斷中國歷史傳承的“同心圓史觀”、否定一個中國主權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經由民主、人權、自由等西方所謂普世價值,和中國大陸的共產黨一黨專政對立,讓中小學生自然在善惡與敵我間,形成我群感和他群感,將改變史觀和史實視為整體民主改革的必經之路。

  在民主或集權的簡單二分法和兩岸時空的阻隔下,台灣青年非常容易親近各類台獨訴求,於是從提台獨主張、兩國論、一邊一國論,到兩岸永久維持現狀,成為主流思想,2014年甚至爆發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抗爭運動,讓蔡英文誇口台獨是台灣青年的天然成分,也讓在意識形態拿香跟拜的國民黨在2016年慘敗,民進黨在經歷陳水扁執政時期嚴重貪瀆的重創後,竟能迅速重返執政。唯一令人不解的是,當馬英九在2008年初上任時,擁有絕對的執政優勢,卻坐視去中國化與脫中華文化的歷史和中文課綱修正持續在校園擴散。

  由於台灣每四年一次的總統選舉,每年約可增加30到40萬不等的青年投票族。因而在綠化教改下,曾經在2008年以58%得票率,贏民進黨謝蘇配超過2百萬票的馬英九,到2012年竟衹贏蔡英文80萬票,在綠化歷史課綱教育下新增的50多萬年輕選民,很大比例成為綠營的支持者。而這個趨勢繼續在2016年擴大,民進黨得以重返執政,蔡英文更自信地誇口台灣青年是天然獨。

  面對2020年總統選戰壓力,蔡政府除了制定國安五法、切斷兩岸交流、控制國家傳播委員會、對媒體和學術界施加綠色恐怖外,《108課綱》歷史課綱正式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作為確立民進黨兩岸一邊一國的基本統台框架,希望在美中對抗的推拱下,能擺脫一中原則,向最終的台灣獨立前進。中選會公告,2020年總選舉人數推估超過1934萬人,其中首投族占318208人,總統及副總統首投族為1186685人,而且都是在課綱教育下成長的青年,他們的投票傾向將是左右藍綠選戰勝負的關鍵。①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