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融合漸統?“兩制金馬方案”先行之政治效應
http://www.crntt.hk   2019-06-30 00:21:56
 
  三、“兩制台灣方案”話語權爭奪

  對金門先行推動“一國兩制”構想,陸委會2018年8月認為此問題事涉複雜且影響深遠,除必要國安考量外更必須尊重當地民眾意願,更非地方自治事項,仍須全盤衡量與審慎評估,始能確保國家整體利益與民眾福祉。民進黨當局認為“金門支持一國兩制仍是少數並非主流民意”,應尊重當地人意見。基本上,民進黨長期主張建構台灣主體性,此政黨也以台灣為主體,忽視將金門和馬祖涵蓋進來。甚至沒有把金門和馬祖納入民進黨黨旗,認為這是基於尊重金門和馬祖人民意願的表現。民進黨曾在1992中國政策綱領主張金馬撤軍論及非軍事化,從戰時軍事體制改採為和平體制,藉此測試金門民眾在台灣與大陸間的選擇偏好。

  然而,主張台灣獨立建國者往往倡議,將金門與馬祖從現行中華民國分割出去。事實上,捍衛中華民國的國家論述,最能維護金門民眾目前生活秩序。金門人對中華民國有著特殊的情感,因為中華民國免於1949年落入共產黨統治,也因捍衛中華民國生存成為戰地及緩衝區。然由於行政區域劃分金馬仍隸屬福建省,故金馬民眾認為自己是福建人,當然也是中國人;至於台澎民眾則隸屬於台灣人。由於民主化歷程、去中國化及文化台獨等漸進式台獨的影響,導致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比例增高,中國人認同比例下降,中國人認同比例下降,這將使金馬民眾的“福建人認同”、“中國人認同”,與台澎民眾的“台灣人認同”產生截然反差及形成台灣內部認同分歧與衝突。

  金門人自認為在血緣上屬於中華民族,在國族認同上具有中國人認同,就中華民國的行政區域劃分為福建省,因此在認同上形成金門人是“福建省民”、“中國人”、“中華民國國民”,尤其是金門馬祖區域地方選舉很特殊,選出來的候選人其政治立場幾乎是支持中華民國、反對台獨,因此在政黨認同上傾向新黨、國民黨較高,民進黨在金馬選舉難以獲勝。

  金門人與務實獨派及法理台獨者在國族認同上,呈現南轅北轍、極端差異。務實獨派認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已經獨立、台灣不必再宣佈獨立及變更國號。此論主張中華民國等於台灣,中華民國認同與台灣人認同不衝突,並無中國人認同空間及福建人認同空間。

  金門人自身認同福建人、中國人,中華民族及中華民國國民。就主張台灣法理獨立者而言,中華民國是外來政權,台灣尚未獨立,台灣人不是中華民國國民,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也無中國人及福建人認同空間。因此,主張法理台獨者往往也認為應讓金馬回歸中國,切斷兩岸緩衝區域及臍帶關係。短期內,金門人在政治上雖抗拒被中共統治;但在經濟社會生活領域基於實際需求又希望營造金廈共同生活圈。金門擺盪兩岸之間,既不願台灣走向法理獨立,也不願被大陸當局統治。換言之,金門在政治上傾向認同中華民國,在國族認同上傾向中華民族及中國人認同,在經濟社會需求上傾向與大陸形成共同生活圈。金門人認為自己是金門人,不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但也不認為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傾向認同中華民國。

  從大陸當局角度來看,必須連結金馬與台澎關係,藉以確保“中華民國”跟大陸間的紐帶關係,箝制務實獨派運用中華民國或法理獨派運用台灣正名運動進行“去中國化”、“文化台獨”的進展。當獨派發動“獨立公投”時,中華民國其實是存在解體崩潰的風險,台澎可能透過公投機制而獨立成“台灣共和國”,金馬可能透過公投決定獨立再與大陸統一。因此,在現行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維持金馬在福建省體制之下,建構金馬成為兩岸間的臍帶關係,發揮連結及緩衝地帶角色,將是有效化解與箝制台灣進一步走向“法理獨立”或“正常國家”路線的戰略性規劃及頂層制度設計。

  主張法理獨立者試圖切斷兩岸的主權、領土重疊性主張,在文化、歷史、血緣上切斷共同淵源;甚至希望在金門實施“一國兩制”,創造金門發動先獨立公投再統一公投機制,也就是“金門回歸中國”,切斷金馬與台澎連結關係,使金馬脫離與中華民國間隸屬關係,完全切割台灣與大陸在主權與領土上的重疊性。換言之,獨派中主張“法理台獨”者未必反對“一國兩制”在金馬“先試先行”,藉由金馬可以從中華民國解離出來與大陸進行統一,台澎則從中華民國脫離出來以公投方式決定台灣獨立。激進獨派推動“獨立公投”將產生裂解中華民國的作用,而消亡的中華民國將是新而獨立國家誕生的基礎,切斷兩岸在主權與領土上“同屬一國”的關係。

  四、兩制金馬方案的政治效應

  首先,大陸當局正凸顯福建在統一過程中的關鍵角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會期間的“下團組”行程,特別參加福建代表團的審議,此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首次來到福建代表團。習近平講話著重“發展、脫貧和對台”是福建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足見中共黨國極為重視福建省的對台工作。“習五點”為“新時代對台工作指導性綱領”,定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反獨促統”目標,及規劃推動兩岸融合途徑為邁向“融合漸統”策略。顯然,福建省成為對台政策最前沿之處,強化閩台間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利用文化、血緣、宗教、民族、歷史紐帶,構建“兩岸一家親”及心靈契合的民族情感,並搭建“兩岸命運共同體”。

  其次,“兩制台灣方案”分解成“金馬方案”,具有裂解與分化台澎金馬的政治紐帶關係作用。國民黨籍高雄市長韓國瑜已表態承認“九二共識”,並進行城市交流參訪港澳深廈四地,可在“韓流”基礎上形成台灣民眾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探討。兩岸可試行統一分步驟走,由金馬先行,探索兩制金馬方案,建立基層對基層的民主協商模式。大陸當局“若能分解兩制台灣方案,可探索施行‘一縣(連江)兩制’的馬祖方案,或者是‘一省(福建)兩制’的金馬方案”。這代表大陸對台政策從中央到省、再到縣層級政府,既能落實也能落細,勢將對金馬地區產生磁吸效應、示範效應,強化金馬對台澎的解離效應。

  當前台灣藍綠政黨幾乎一致反對“一國兩制”,民進黨當局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及“一國兩制”,並提出“台灣共識”就是反對“一國兩制”。國民黨重要政治天王雖承認“九二共識”,但卻公開反對“一國兩制”。藍綠政黨對“九二共識”雖具有不同觀點,藍接受、綠反對之,惟金馬地區的兩岸交流受台灣政黨輪替影響相對較小,金馬與大陸地區鄰近性、資源流通必要性,已形成某種程度依存關係,其穩定性相對大。若陸方採取先行試點的對台政策思維,藉由與金馬經社文先行融合,再整合至共同生活圈,建立經濟社會紐帶關係及命運共同體意識。

  最後,兩制金馬方案提議,將陷民進黨當局於左支右絀、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從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角度檢視,金馬地區與大陸,尤其是與福建的聯繫,相較於台灣本島更為緊密,又有其經濟社會需要。從歷史上來看,1895-1945年台澎割讓予日本,至1912年中華民國肇建,金馬一向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然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傳統獨派認為“中華民國是外來政府”、“流亡政權”,因倡議“台灣地位未定論”主張“住民自決論”,甚至有此說認為中華民國衹剩下金馬成為“金馬國”。中華民國逐漸台灣化過程中,台灣民眾在國族認同上轉變為認同台灣人比例高於中國人認同,台灣人與中國人雙重認同下降,中國人認同下降。

  但此調查在金馬地區顯然結果並非如此,金馬地區民眾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及“中國人”,金馬地區隸屬福建省當然民眾認同是中國人、福建人。目前激進獨派力倡台灣獨立公投、正名制憲及國家正常運動,一旦金馬與福建形成共同生活圈,金馬民眾也可能發動“獨立公投”,再行“統一公投”;或直接訴求“統一公投”,與大陸進行統一。金馬地區若在大陸當局持“兩制金馬方案”先試先行及激進獨派持“獨立公投”的雙重擠壓下,台灣當局也尊重金馬民眾進行住民自決的意願,那麼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領域將可能被分解成“金馬地區”及“台澎地區”,“金馬地區”將從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分離出來,因金馬與福建生活共同圈形成而傾向與大陸融合漸統。

  伍、結論

  若民進黨當局允許台灣民眾進行“獨立公投”或“統一公投”,一旦潘朵拉盒子被掀開,這將會造成現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的崩潰解體及分裂,“獨立公投”不僅無法建構台灣的政治自主性,反而造成解構的效果。民進黨將面臨金馬離島究竟是隸屬福建省或新國家領土爭論,及遭遇內部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抗爭挑戰,尤其是大陸當局若亦先行採取實施兩制金馬方案的戰略攻勢,更將激起金馬民眾以公投決定自身未來前途的行動,從而疏離台灣而傾向與大陸統一。

  根據2019年1月10日“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公佈兩岸關係民調結果顯示,“習五條”引發熱議,台灣民眾認為最有可能實現兩岸間長久和平方案的看法,33.7%支持“歐盟模式”(兩岸在彼此承認的基礎上組成共同體)為最高,其次是“大英國協模式”為18.3%(兩岸在形式上如同一國,實質上互不隸屬),僅11.7%支持台灣獨立。大多數台灣民眾希望兩岸關係發展,邁向“統中有獨”、“獨中有統”的終局制度性安排,“黏但又不至於太黏”的兩岸和平制度性安排傾向“複合國”模式而非“單一國”。換言之,“中國”不應僅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獨占,“中國大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裡面應該有中華民國”,始能避免“中華民國台灣化”及被轉化成“中華民國台灣”。

  短期內,“中華民國台灣”的說法意味著中華民國等於台澎金馬,中華民國對台澎金馬擁有有效統治權、主權,但對大陸已無法理主權。大陸當局倘使推動“兩制金馬方案”,可能為激進獨派操作“金馬公投獨立”、“金馬公投統一”奠立基礎。最終“中華民國台灣”的主權及治權皆局限在台澎,主張法理獨立者試圖透過“獨立公投”,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從而“分割國家主權與領土完全性”。故“兩制金馬方案”的芻議及制度性設計,固然可以達到“融合促統”目標,從“金馬方案”試點試行到“台灣方案”全面落實;但也可能成為獨派甩開“金馬”,操作“台澎”公投獨立的“離間計”,此議實屬“雙面刃”。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6月號,總第258期)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