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宗春聊起陸生過去在台灣的服務學習,看到他們人生改變,就像暖流在心中。(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月28日電(記者 黃文杰)最後一批大陸學士生在今年畢業之後,陸生可能“清零”,台灣高教圈憂慮不已。前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秦宗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每次想到陸生在台灣的轉變,總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溫暖是來自學生去做服務學習,看他們愛心展現,現在暖流還能不能繼續?不知道,但是太久沒有接觸,兩岸只講仇恨不講愛都是遺憾。
秦宗春,美國克萊蒙研究院政治經濟博士,中原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助理教授,商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學院全球化推動辦公室主任,已經退休。
長年關注新移民子女受教育問題的秦宗春,過去在中原教學,推動服務學習,帶領包括陸生在內學生投入,兩岸交流最高峰,在中原的陸生、交換生人數最多,很多陸生因為服務學習真正認識志願服務的精神,即使畢業多年仍跟秦宗春聯繫。
秦宗春秀出手機照片,剛寄出一張明信片給在遼寧丹東的陸生,該陸生2014年來台灣讀書,回去前後算算也已有8年。明信片上面有兔年生肖的郵票,中華郵政固定12月1日會推出生肖郵票,習慣買來寄給一些朋友,好比美國的朋友,還有大陸的交換學生,來自台灣的兔年郵票更有意義。
他告訴中評社,寄明信片給這位陸生是短期交換生,不是大陸學士生,通常一個學期就回大陸,雖然微信等通訊軟體很方便,還是維持寄信的習慣,因為寄信總會想起,陸生在台灣讀書參加服務學習,對他們人生有很大衝擊與改變。
秦宗春說,印象最深是2012年到2016年,整整帶了4年的陸生,那時班上有位成骨發育不全症,也就是“玻璃娃娃”,要坐輪椅,陸生跟另外一位台灣學生合力照顧,經常一左一右,輪流在後面推著輪椅,當時被開玩笑封為“左右護法”,卻是充滿愛心,記得兩位學生同樣姓黃,兩個女生感情真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