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教育大學前校長劉慶中表示,兩岸教育政策學術研討會十年樹木,雖稱不上所謂的“合抱之木”,但至少是開枝散葉。這要感謝過去10年來兩校合作夥伴們的努力,挺住了各種因素的影響,一棒接一棒持續到今天。教育是百年大計,兩岸不斷進行教育合作,一起成長,這就行穩致遠。
劉慶中說,本次研討會主題是新時期兩岸教育合作與交流策略、後疫情時代兩岸教育發展新動向等。這其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新時期,另一個是新趨勢。所謂的“新時期”就是疫情以及後疫情時期。“新趨勢”狹義來說就是在疫情或者後疫情時期,如何來解決交流的問題;廣義來說,就是如何拓展合作交流。
“我在學校的時候常跟年輕朋友說,在科技高速度發展的時代,語言、科技在未來的職場中是敲門磚。人類生活在實體與虛擬融合在一起的世界,因此人生的舞台就給更大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跳上你的人生舞台,跟你競爭,也要跟你合作。所以語言跟科技就是我們生存發展的基本功。”劉慶中說。
教育部港澳台辦主任舒剛波說,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情況之下,召開兩岸教育政策學術研討會非常難得,他代表教育部教育部港澳台辦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教育部歷來高度重視兩岸的教育交流合作。兩岸的教育交流雖然因為疫情的影響,在人數、交流的頻次上有所放緩,但是總的來看還是在不斷推進。
舒剛波表示,教育政策的研究除了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以外,還要影響政策。教育的交流合作也很重要,兩岸在交流合作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例如除了交換生,兩岸高校還可以進行合作辦學;雙方還可以在承認學歷方面給予對方更多的政策空間。
|